[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4960.0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8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康哲;马助兴;徐红元;王进考;张立硕;刘子豪;冯亮;李晓光;刘永钊;高禄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12 | 分类号: | G01M3/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巴少谦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气体 检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漏装置,包括气流通道、固定连接在气流通道前端的连接口、固定连通在气流通道侧部的泡沫液存储腔室以及固定连接在气流通道后端的喷嘴;所述连接口用于密封连接六氟化硫设备的充气口,所述泡沫液存储腔室内用于存储泡沫液,所述喷嘴用于观测气泡发出。检漏装置通过标准接口与六氟化硫设备充气口进行密封性对接,连接快速方便提高密封连接的密封性;在检漏装置内部可以存储泡沫液,无需单独配置泡沫液,便于及时进行检验气体泄漏的操作;可以通过小孔吹出气泡便于观察判断,操作人员更加直观的观察漏气情况;本装置能够大幅提高六氟化硫设备充气口检漏效率,检漏结果更加可靠,该装置成本低廉,普遍适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漏装置,属于变电站SF6设备的气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六氟化硫,化学式为SF6,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及优异的灭弧性能。其耐电强度为同一压力下氮气的2.5倍,击穿电压是空气的2.5倍,灭弧能力是空气的100倍,是一种优于空气和油之间的新一代超高压绝缘介质材料。
因此六氟化硫气体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设备,起到绝缘和灭弧作用;六氟化硫气体主要用于六氟化硫断路器及GIS(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六氟化硫负荷开关设备、六氟化硫绝缘输电管线、六氟化硫变压器及六氟化硫绝缘变电站。
当前变电站在进行六氟化硫设备气体检测工作后,需进行检漏以防逆止阀复归不到位。现有检漏仪常常因为现场风速问题导致误报警或者由于检测覆盖不到位导致未发现漏气问题。
六氟化硫气体虽然具有如此多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中,但是同样存在着很多缺点。六氟化硫气体在高温高压的气室中含有少量的水蒸汽,遇设备正常动作而产生电弧或异常局部放电时六氟化硫气体会分解,其分解产物(HF和SO2、SOF2、SOF4、SO2F4等)中有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这些物质会腐蚀设备内部金属元件,进而会造成设备的故障。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六氟化硫的各种分解物及生成物对人体同样具有危害,其影响程度不仅取决于其毒性的大小,还与吸入到人体内的量的大小和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有关,因此对六氟化硫泄漏的检测非常有必要。
目前在电力行业中六氟化硫气体被纳入系统管理。当电气设备中六氟化硫气体质量达不到设备使用要求时,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回收再处理,使其变成合格的六氟化硫气体,重新进行使用。这样不仅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气体使用的成本,同时避免对人体、环境、设备等造成损坏。
当前使用的气体检漏仪由于暴露在空气中进行检测常常因为外界风速等问题导致测试不准确,同时由于敞开式检测中测试点不能完全覆盖设备充气口可能造成不能及时发现漏气现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漏装置,本装置采用密封式气泡法检测,较传统方式更为直观高效且不存在误诊断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漏装置,包括气流通道、固定连接在气流通道前端的连接口、固定连通在气流通道侧部的泡沫液存储腔室以及固定连接在气流通道后端的喷嘴;
所述连接口用于密封连接六氟化硫设备的充气口,所述泡沫液存储腔室内用于存储泡沫液,所述喷嘴用于观测气泡发出。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连接口内侧设置有内连接螺纹,所述内连接螺纹与六氟化硫设备的充气口的外螺纹相匹配。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49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扫描设备
- 下一篇:消防无人机控制系统及灭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