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LED照明系统的色温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95623.3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6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李思琪;丘东元;张新斌;魏佳北;王兆延;李敏;臧继成;邱念领;李阿雷;黄正荣;廖一明;许金双;余循海;谢家勇;杨奎;陈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20 | 分类号: | H05B45/20;H05B45/22;H05B45/32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冯炳辉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led 照明 系统 色温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LED照明系统的色温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亮度计、区间测速装置、能见度检测器将测量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2)判断隧道的拥堵程度;3)控制中心判断能见度是否满足要求,再确定LED隧道灯的目标色温,生成并发送PWM控制信号至各LED模组,使LED隧道灯的实际色温达到目标色温;其中,当能见度满足要求时,需要判断照明段亮度所属视觉范畴。与传统调光方法相比,本发明考虑光源色温对驾驶员视觉功效的影响,根据能见度和照明段亮度所属视觉范畴调节LED隧道灯的色温,有效改善隧道照明环境,提升照明质量,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LED照明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隧道LED照明系统的色温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LED照明系统与其它照明系统相比,具有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能耗低等优良性能,正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中。由于隧道半封闭的环境,白天和夜晚均需要照明。隧道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与照明效果密切相关,而照明效果由光源的亮度和色温直接决定。研究表明,光源色温在不同的亮度、能见度条件下,对驾驶员察觉目标的反应时间有不同的影响。
目前,隧道LED照明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1、现行《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仅给出各照明段的亮度建议值,没有给出光源的色温建议值;2、隧道全部装设一种色温的LED隧道灯,没有考虑到驾驶员在不同能见度、照明亮度下的视觉条件不同;3、与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相比,LED隧道灯色温可调性高,但没有较好地加以利用。为此,克服现有不足、提出一种隧道LED照明系统的色温控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了一种隧道LED照明系统的色温控制方法,该方法有利于改善隧道照明环境,提升照明质量,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隧道LED照明系统的色温控制方法,所述隧道LED照明系统包括亮度计、区间测速装置、能见度检测器、控制中心和LED隧道灯;隧道分为若干个照明段,所述亮度计用于测量各照明段亮度;所述区间测速装置用于测量隧道内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所述能见度检测器用于测量隧道内的衰减系数;
所述色温控制方法需先为每盏LED隧道灯设置至少两个不同色温的LED模组,通过改变不同色温的LED模组PWM控制信号的占空比,实现LED隧道灯色温可调,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亮度计、区间测速装置、能见度检测器将测量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
2)控制中心判断隧道的拥堵程度;
3)控制中心判断能见度是否满足要求,再确定LED隧道灯的目标色温,生成并发送PWM控制信号至各LED模组,使LED隧道灯的实际色温达到目标色温;其中,当能见度满足要求时,需要判断照明段亮度所属视觉范畴。
在步骤2)中,根据隧道内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v判断隧道的拥堵程度:当v≤v1时,隧道重度拥堵;当v1<v≤v2时,隧道轻度拥堵;当v>v2时,隧道畅通;其中,v1、v2表示速度阈值,由隧道所在道路的等级决定。
在步骤3)中,隧道的能见度用衰减系数K来衡量,衰减系数K表示光束穿过空气时光强的下降程度,能够通过能见度检测器测量得到;当K小于阈值时,能见度满足要求;当K大于阈值时,能见度不满足要求;其中,K的阈值由隧道的拥堵程度决定,隧道越拥堵,K的阈值越大;
当能见度满足要求时,照明段亮度大于5cd/m2,属于明视觉范畴,照明段亮度处于1cd/m2~5cd/m2之间,属于中间视觉范畴,由于隧道照明要求至少1cd/m2,所以照明段亮度小于1cd/m2的情况不存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56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