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型融合方法及相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95784.2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2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曾仲光;赵伟玉;蒋薇;何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T17/0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 融合 方法 相关 装置 | ||
1.一种模型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当前选取的目标建筑物以及所述目标建筑物的浏览视角;
根据所述目标建筑物的浏览视角确定建筑信息模型BIM待显示的模型数据组合,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模型待显示的模型单元,其中,所述BIM预先被划分为多个层级,包括:根据用户的浏览视角将所述BIM划分为粗模、中模和精模并作为第一层级;将经过所述第一层级划分后的BIM,按照构件属性进行划分并作为第二层级;将经过所述第二层级划分后的BIM划分为室内模型和室外模型并作为第三层级;
加载所述待显示的模型数据组合对应的第一模型数据,以及所述待显示的模型单元对应的第二模型数据,所述第一模型数据为所述目标建筑物BIM的部分模型数据,所述第二模型数据为所述GIS模型的全部或部分模型数据;
融合显示所述目标建筑物对应的BIM和GIS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BIM的第三模型数据按照构件进行拆解,所述第三模型数据为所述目标建筑物BIM的完整模型数据;
根据所述BIM的模型类型,确定拆解后得到的每个构件对应的属性,并建立所述每个构件的模型数据和构件属性之间的映射关系;
按照所述每个构件的属性,分类存储所述每个构件的模型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构件的属性包括三个层级;所述按照所述每个构件的属性,分类存储所述每个构件的模型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每个构件对应的一级属性,并按照所述一级属性对所述每个构件的模型数据进行一级分类存储;
确定所述每个构件对应的二级属性,并按照所述二级属性在所述一级分类存储下,对所述每个构件的模型数据进行二级分类存储;
确定所述每个构件对应的三级属性,并按照所述三级属性在所述二级分类存储下,对所述每个构件的模型数据进行三级分类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每个构件中是否包括相同的构件;
若是,针对相同构件只存储一份模型数据,并记录所述相同构件的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GIS模型的第四模型数据按照模型单元进行拆解;
确定拆解后得到的每个模型单元的属性,并建立所述每个模型单元的模型数据和模型单元属性的映射关系;
按照所述每个模型单元的属性,分类存储所述每个模型单元的模型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BIM的第一模型数据和所述GIS模型的第二模型数据转换为同一格式;
生成模型文件并进行压缩存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建筑物的浏览视角确定建筑信息模型BIM待显示的模型数据组合,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浏览视角对应的视点位置距离在第一预设距离范围时,确定所述BIM的待显示的模型数据为粗模的模型数据,并根据历史记录确定所述粗模模型数据对应的常用模型数据组合;或者,
在检测到所述浏览视角对应的视点位置距离在第二预设距离范围时,确定所述BIM的待显示的模型数据为中模的模型数据,并根据历史记录确定所述中模模型数据对应的常用模型数据组合;或者,
在检测到所述浏览视角对应的视点位置距离在第三预设距离范围时,确定所述BIM的待显示的模型数据为精模的模型数据,并根据历史记录确定所述精模模型数据对应的常用模型数据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翼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万翼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578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