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隧道出口眩光现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95968.9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3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李敏;陈艳峰;张新斌;魏佳北;王兆延;李思琪;臧继成;邱念领;李阿雷;黄正荣;廖一明;许金双;余循海;谢家勇;杨奎;丘东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1 | 分类号: | G06F17/11;G06F30/13;G06V20/58;G06V10/56;F21S8/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冯炳辉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隧道 出口 眩光 现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隧道出口眩光现象的方法,包括:1)在隧道出口处调整LED照明灯的亮度设置一个视觉过渡段,过渡段是以照明亮度来定义的,最多由三个区段Ssubgt;1/subgt;、Ssubgt;2/subgt;、Ssubgt;3/subgt;组成,每个区段都是由一系列连续且长度相等的照明小段构成;2)每隔一段时间通过亮度传感器采集隧道外的亮度,根据最新的亮度数据,选择视觉过渡段的设置方式;3)当车辆开始驶离隧道时,考虑人眼“明适应”过程的特点,需进行多段式动态平滑调光,即逐渐增加区段中小段亮度,按照选定的视觉过渡段设置方式来调整视觉过渡段的长度与亮度,在消除隧道出口处“眩光”现象的同时,也具有“按需照明”的特点,提高了隧道运营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照明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消除隧道出口眩光现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工程的快速发展,由于隧道封闭行车环境的特点,隧道照明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问题尤为突出。隧道内部无自然光照,白天行车时,隧道洞外和洞内一明一暗的行车环境,驾驶员在驶离隧道时,亮度的突变会引起人眼的暂时性功能降低,无法看清前方状况,出现隧道行车过程中的“眩光”现象,影响驾驶人正常行驶、造成安全隐患。
目前的隧道照明系统,为了消除隧道出口处出现的“眩光”现象,通常采用改变隧道照明灯的布局设置视觉过渡段,从隧道中部至隧道出口处分成两个亮度不同的恒定照明段,两个照明段LED灯的密度逐渐增大。显而易见,存在以下缺点:
1、过渡段LED照明亮度跳跃变化,驾驶员难以适应。
2、灵活性差,过渡段LED照明亮度和长度在隧道完成施工时就已经确定,难以适应各种天气情况。
3、往往当隧道内外亮度差异不大时,过渡段照明亮度设置过大,节能效果差。
因此,如何有效消除隧道出口处的“眩光”现象,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一直是隧道照明设计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了一种消除隧道出口眩光现象的方法,该方法沿隧道出口的两侧布置一系列均匀排列的LED照明灯,灯具安装于距路面中心规定高度的隧道侧壁上,通过调整LED照明灯的亮度设置一个人眼的视觉过渡段。考虑人眼“明适应”过程的特点,提出了多段式动态平滑调光方法,在消除隧道出口人眼出现的“眩光”现象同时,保证了驾驶员始终处于安全舒适的视觉环境。另外,实时检测隧道外亮度,动态配置隧道出口的视觉过渡段的长度与亮度,实现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按需照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除隧道出口眩光现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沿隧道出口的两侧布置一系列均匀排列的LED照明灯,灯具安装于距路面中心规定高度的隧道侧壁上,通过调整LED照明灯的亮度设置一个人眼的视觉过渡段,所述视觉过渡段是以照明亮度来定义的,是一段亮度逐渐增加的照明光段,最多由三个区段S1、S2、S3组成,且区段个数要根据隧道外的亮度进行选择,该三个区段S1、S2、S3按车辆驶向隧道出口的方向顺序排列,并依次相连,每个区段都是由一系列连续且长度相等、亮度逐渐增加的照明小段构成;
2)隧道外装有亮度传感器,每隔一段时间通过亮度传感器采集隧道外的亮度,根据最新的亮度数据,选择视觉过渡段的设置方式,即确定视觉过渡段是由S1、S2、S3中的几个区段组成;
3)当车辆开始驶离隧道时,考虑人眼“明适应”过程的特点,需进行多段式动态平滑调光,即逐渐增加区段中小段亮度,按照步骤2)中选定的视觉过渡段设置方式来调整视觉过渡段的长度与亮度,消除车辆驶出隧道时人眼出现的“眩光”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59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