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性能钾离子电池的3D多孔Sb/Ti3 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96169.3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0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尹龙卫;赵瑞正;王成祥;惠晓斌;赵丹阳;邸浩翔;张志薇;张芦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38;H01M10/054;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王素平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性能 离子 电池 多孔 sb ti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性能钾离子电池的3D多孔Sb/Ti3C2 MXene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预插层诱导剂对单分散的Ti3C2 MXene纳米片进行诱导,使其发生褶皱、卷曲,形成3D多孔Ti3C2 MXene骨架,随后通过静电吸附和碳热还原过程,得到3D多孔Sb/Ti3C2 MXene材料。本发明的材料可以有效抑制Sb纳米粒子的体积膨胀并防止其在循环过程中聚集和粉碎,增强结构稳定性,而且大大改善了电荷转移动力学,对整个电极提供畅通的K+扩散通道以加快离子/电子传输速率;超小的Sb纳米粒子可以有效缩短K+的传输距离,并显着暴露更多活性位点,从而提高钾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比容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性能钾离子电池的3D多孔Sb/Ti3C2 MXene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钾离子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钾离子电池(PIBs)由于其相对较低的成本,丰富的K资源和类似的“摇椅”机制,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LIBs)的有前途的替代品。特别是,由于K(-2.93V vs标准氢电极(SHE))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低于Na的(-2.71V vs(SHE)),而更接近于Li(-3.04V vs(SHE)) 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PIBs可以保证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能量密度。此外,较大的K+半径相对于Li+和Na+可能带来较低的K+溶剂化(去溶剂化)能和较小的斯托克斯半径与Li+和Na+相比,因此在电解质和电极/电解质界面中显示出更高的K+迁移率。但是,较大的K+半径可能会在循环过程中引起较大的体积变化,这使得在重复的K+嵌入/脱出过程中很难找到合适的电极材料来适应较大的体积变化,从而难以进一步实现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目前已开发出用于钾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包括碳基材料、合金基材料和硫族化物。其中,合金基材料(锡(Sn),磷(P),锑(Sb),铋(Bi))由于其合适的电势和较高的理论容量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Sb的合金电位低,理论容量高(660mAh g-1),物理密度高(6.7g cm-3)。此外,Sb的电导率远高于P和Sn,使其成为PIBs极具吸引力的负极材料。然而,纯 Sb负极在钾化/去钾化过程中会发生剧烈的体积变化(~300%),这可能会导致断裂和粉碎,从而导致容量衰减和较差的循环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Sb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已经引入了几种策略来克服这些不足,例如将Sb粒子缩小到纳米尺度,或者与其他活性或非活性金属合金化,或者制备Sb/碳纳米复合材料。其中,制备Sb/碳纳米复合材料是克服这一缺点的有效方法,因为它不仅可以缓冲Sb纳米粒子的体积变化,防止其聚集和粉碎,而且可以显著提高电极的电导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61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