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裂解气化炉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6598.0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8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什方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B57/10;C10G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乔建 |
地址: | 201404 上海市奉贤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裂解 气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裂解气化炉,垃圾(指包括一般类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有机质、塑料等有热值的有机质垃圾)经过一级干燥炉层和二级干燥炉层干燥处理后,得到干化的垃圾送至裂解气化炉层,利用裂解气化炉层产生的高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干热裂变降解处理。本发明能够实现有机质垃圾的高效裂解处理并转化为易于处理和可资源化利用的固、气、液类产物,有利于实现持续稳定的运行,提升垃圾处理效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垃圾裂解气化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对于垃圾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将垃圾输送到锅炉内与空气/氧气反应,在约700~800℃的温度下进行燃烧。这种处理方式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硫化物、CO、二噁英等污染性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第二,对垃圾进行集中填埋,随着生活垃圾逐日增多,长期填埋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土地的污染。
第三,对生活垃圾(主要针对有机质)进行发酵处理,不仅处理时间长效率低,而且占地大,且发酵后的物质易产生二次污染,存在塑料等垃圾不易分解的问题。
第四,将生活垃圾、生物质等自身产生的燃气进行燃烧后的烟气对垃圾进行加热裂解,由于燃烧后的烟气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烟气气体热值低,造成裂解处理成本高,无法长期有效的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垃圾裂解气化炉,实现有机质垃圾的高效裂解处理并转化为易于处理和可资源化利用的固、气、液类产物,有利于实现持续稳定的运行,提升垃圾处理效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垃圾裂解气化炉,包括串联的一级干燥炉层、二级干燥炉层和裂解气化炉层;
所述一级干燥炉层包括第一出料端盖、第一炉体、第一保温装置、第一进料端盖和第一传动系统,所述第一炉体的一端与第一出料端盖滚动密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进料端盖滚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炉体密封装套在第一保温装置内部,所述第一进料端盖上设有出气口和进料口,所述第一出料端盖与第一进料端盖之间通过热源外循环管连通,所述第一炉体通过第一传动系统驱动旋转对内部物料进行输送;
所述二级干燥炉层包括第二进料端盖、第二炉体、第二保温装置、第二出料端盖、第一输送轴和第二传动系统,所述第二炉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端盖和第二出料端盖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炉体密封装套在第二保温装置内部,所述第二进料端盖与第一出料端盖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轴沿第二炉体的中心轴与第二炉体两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轴通过第二传动系统驱动旋转对第二炉体内部的物料进行输送;
所述裂解气化炉层包括第三进料端盖、第三炉体、第三保温装置、第三出料端盖、电磁制热装置、第二输送轴和第三传动系统,所述第三炉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进料端盖和第三出料端盖密封连接,所述第三炉体密封装套在第三保温装置内部,所述电磁制热装置沿第三保温装置的外周面环绕密封设置,所述第三进料端盖与第二出料端盖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出料端盖与第一出料端盖之间通过热源输送管连接,所述第三出料端盖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二输送轴沿第三炉体的中心轴与第三炉体两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输送轴通过第三传动系统驱动旋转对第三炉体内部的物料进行输送。
所述第一炉体、第二炉体和第三炉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支座且各炉体与支座之间滚动支承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传动齿轮和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沿第一保温装置的外周固定设置,所述传动齿轮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环形齿轮相互啮合。
所述第二传动系统和第三传动系统为电机驱动旋转系统并分别通过控制器控制运行。
所述第一炉体的内侧壁沿长度方向设有螺旋形送料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什方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什方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65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