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轨道炮用轻质抗高过载一体化弹托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96960.4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5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马特;袁武;宋宏伟;黄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1B6/00 | 分类号: | F41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轨道 炮用轻质抗高 过载 一体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轨道炮用轻质抗高过载一体化弹托,包括:内部设置有容纳空腔的保护管的弹托主体,一端安装有封闭容纳空腔的底托;两个结构一致C形卡块构成的卡式弹带,两个卡块通过卡扣对称安装在保护管上;由圆锥形风帽、圆柱形弹体和带有翅片的尾翼构成的飞行体;安装在容纳空腔内固定尾翼保护托;安装在保护托外表面上的环式弹带。本发明中的弹托主体与飞行体接触的部分无结构设计,仅为过渡配合,该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弹托的加工难度,而且使飞行体质心前移,提高了飞行稳定性之外,也减小了飞行体表面的摩擦阻力,提高了其存速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军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轨道炮用轻质抗高过载一体化弹托。
背景技术
电磁轨道炮作为一种极富应用前景的新概念动能武器,一直受到国际上的高度关注,近几年国际先进水平的能量规模已突破百MJ,技术状态进入演示样机阶段;其工作原理是以电磁能代替传统火药燃烧气体压力,以电磁力推动弹丸加速运动,形成超高速弹丸发射,具有初速高、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毁歼能力强的特点。
然而电磁轨道炮系统中所配置的弹丸,多为次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发射时需使用弹托与电磁炮轨道进行适配,目前所使用材料多为铝合金,不仅会导致轨道烧蚀问题,而且弹丸的有效质量占比也较低。并且弹丸在发射过程中还会受到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影响因素,一体化弹丸在装填过程当中,发射器作用在弹底的气动推进力大约为10~12吨,入膛时由于需要保证枢轨间的接触,所以电枢的过盈量较大,相对的轴向摩擦力也很大,容易出现枢-托分离的情况,枢-托分离之后,当电枢作用在弹丸底部时,不仅仅需计算惯性力效应,分离严重时还需考虑冲击效应。
如若弹-垫间的连接方式设计不当,还会对弹托分离带来影响;所以弹-垫-枢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连接方式的设计至关重要。此外,电磁轨道炮中的弹丸初速高,意味着短时高加速也即高过载,最大过载超过10万g,传统的弹芯与弹托连接方式容易发生剪切破坏,一旦弹丸在膛内运动过程中发生破坏,则会显著降低电磁轨道炮的发射效率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文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轨道炮用轻质抗高过载一体化弹托。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轨道炮用轻质抗高过载一体化弹托,包括:
弹托主体,包括内部设置有容纳空腔的保护管,在保护管的一端设置有与容纳空腔连通的出口,另一端安装有封闭容纳空腔的底托;
卡式弹带,包括两个结构一致的C形卡块,两个卡块利用两端的折边通过卡扣的方式对称安装在保护管设置开口的一端;
飞行体,安装在容纳空腔内,包括依次连接的圆锥形风帽、圆柱形弹体和带有翅片的尾翼,风帽的端部由出口处露出,尾翼的底端与底托接触;
保护托,安装在容纳空腔靠近底托的一端,外表面与容纳空腔的内表面接触,内部设置有容纳尾翼的连通腔;
环式弹带,为一体式环形带状结构,通过设置在保护托外表面上的环形凹槽安装在保护托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保护管的外表面沿轴向设置有多道加强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加强筋上设置有供所述卡式弹带安装的凹口。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保护托上设置有供所述尾翼上翅片伸出的开口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帽、弹体和尾翼相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环式弹带的一端开口上设置有对称的固定槽,在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与固定槽对应的限位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弹体靠近所述尾翼的一端设置有多道环形槽,在所述保护托的内表面设置有与环形槽对应的环形凸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69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