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超高浓啤酒的发酵方法制得的啤酒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7223.6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7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军;尹花;刘晓琳;邢磊;常宗明;胡淑敏;黄树丽;钱中华;胡孝丛;张文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C5/00 | 分类号: | C12C5/00;C12C7/01;C12C7/04;C12C7/165;C12C7/20;C12C7/24;C12C7/28;C12C11/00;C12R1/865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洁 |
地址: | 26602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超高 啤酒 发酵 法制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超高浓啤酒的发酵方法制得的啤酒,属于啤酒酿造技术领域,该款啤酒是通过下面发酵得到的,其原麦汁浓度为7‑8°P,发酵度为65‑75%,苦味质为6‑8EBC,色度为3‑5EBC,醇酯比为3.5‑4.5,其发酵方法具体包括:超高浓麦汁制备,麦汁充氧,超高浓啤酒发酵,酒液过滤、稀释与分装等步骤。本发明针对发酵酵母在超高浓麦汁中的生长和发酵特性,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参数,最终确保本发明提供的发酵方法能够在15d内完成酿造,且发酵性能稳定,使最终制得的啤酒成品关键指标与普通啤酒无明显差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啤酒酿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超高浓啤酒的发酵方法制得的啤酒。
背景技术
高浓酿造是指在糖化获得较高浓度的麦汁(16°P以上)进行的生物发酵技术,该技术可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糖化、发酵等设备的利用率,迅速有效地扩大啤酒酿造产能、降低能源消耗,是高效节能的啤酒发酵新技术。目前国内大型啤酒公司,已经能够实现16-18°P的高浓酿造,稀释率接近100%,但是超高浓酿造并未实现。
超高浓酿造是在高浓酿造基础上的继续纵深研究,但在传统高浓酿造的过程中存在着溶解氧不足、风味不协调、酯类风味突出等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如何开发出一种口味与普通啤酒无差异的超高浓酿造而得的啤酒,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浓啤酒的发酵方法及所得啤酒,本发明通过对提高超高浓麦汁的含氧水平、调整发酵温度以及调整酵母菌添加量等方法,制备得到了一种超高浓啤酒。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超高浓啤酒的方法制得的啤酒,所述啤酒是通过下面发酵得到的,其原麦汁浓度为7-8°P,发酵度为65-75%,苦味质为6-8EBC,色度为3-5EBC,醇酯比为3.5-4.5。
作为优选,所述啤酒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的,具体步骤如下:
超高浓麦汁制备:选用大麦芽搭配小麦芽、水为主要原料,进行粉碎,对粉碎后的麦芽进行休止处理,然后升温到62-68℃,糖化40-80min;
碘试合格后,将糖化醪液于73-78℃进行过滤,得到澄清麦汁后煮沸,煮沸过程中添加酒花或酒花制品,在煮沸结束前5-10min时与糖浆混合后,全部打入回旋沉淀槽进行回旋沉淀,制成浓度为18-22°P的超高浓麦汁;
麦汁充氧:采用专利号200710163692.1麦汁充氧设备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中的充氧设备系统,均匀地向超高浓麦汁中填充氧气;
超高浓啤酒发酵:麦汁进入发酵罐,添加啤酒酵母,控制满罐温度在9-11℃,自然升温至11-12℃,当发酵糖度下降至6-8°P时升温至还原温度13-15℃,当双乙酰降至0.1mg/L以下时,降温进入冷贮阶段;
酒液过滤、稀释与分装:所得酒液经过滤、稀释、灌装、杀菌和分装,得到超高浓啤酒成品。
作为优选,在超高浓麦汁制备步骤中所述小麦芽为白皮软质小麦芽,在糖化过程中添加木聚糖酶,其用量为每吨小麦芽中添加0.2~0.5kg。
作为优选,麦汁煮沸时长为45-75min,煮沸强度为4-8%。
作为优选,所述酒花或酒花制品在初沸时加入,所述酒花或酒花制品选自青岛大花、酒花浸膏或高甲酸花。
作为优选,所述糖浆添加量为麦汁重量的40-50%,糖浆品种为玉米糖浆或麦芽糖浆。
作为优选,在麦汁充氧步骤中填充的氧气是空气或纯氧,麦汁溶解氧达到10-16ppm。
作为优选,超高浓啤酒发酵步骤中添加的啤酒酵母满罐酵母数控制在25.0~35.0MM/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72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