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过鱼设施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7691.3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5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长乐区拓密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2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利工程 设施 | ||
1.一种水利工程的过鱼设施,包括坝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坝体右侧端壁开口且前后对称的两个进鱼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左侧端壁设置有开口的出鱼口,所述进鱼口和所述出鱼口之间连接设置有位于所述坝体内部的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进鱼口左侧的进鱼装置,所述进鱼装置内部设置扇轮,所述进鱼装置通过所述扇轮转动造成引流吸引鱼群进入到所述通道内,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通道上方且与所述通道相通的第一工作腔,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与所述第一工作腔上方的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工作腔顶壁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与传动装置连接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螺杆槽,所述第一转轴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杆槽内滑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母配合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闸门,所述第一闸门向下移动可堵住所述通道,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通道下方且与所述通道相通的第二工作腔,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与所述第二工作腔下方的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二工作腔底壁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二传动腔内与传动装置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螺杆槽,所述第二转轴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杆槽内滑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母配合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顶面固定设置有第二闸门,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下方且与所述通道连通的送鱼装置,所述送鱼装置内设置有推块,所述送鱼装置通过所述推块的推动带动水流从而将鱼群引出所述通道,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进鱼装置上方的电机,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第三传动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第三传动腔内与所述传动装置相连接,并通过所述传动装置将所述电机的动力提供给所述进鱼装置和所述送鱼装置,同时带动所述第一闸门和所述第二闸门的开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利工程的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鱼装置包括所述进鱼口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腔左侧端壁延伸至所述进鱼口的扇轮轴,所述扇轮轴左端固定设置有扇轮,所述扇轮外围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护网,所述扇轮轴右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并与所述传动装置配合的第一锥齿轮,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电机左侧的气缸,所述气缸内部滑动设置有气阀,所述气阀右端与所述气缸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气阀左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左侧端面固定设置有鱼群检测器,所述鱼群检测器检测到所述推板左侧所述通道内有一定数量的鱼群后,控制所述气阀向左推动所述推板至所述第一闸门下方,所述通道底壁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闸门下方且开口的压块槽,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压块槽下方的第一活塞腔,所述第一活塞腔内部设置有上下移动的第一活塞块,所述第一活塞块顶面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压块槽内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顶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压块,所述连接块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压块,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底部与所述坝体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推板左移至所述第二压块上方时会将所述第一活塞块下压,所述第一闸门下移压住所述第一压块时同样会将所述第一活塞块下压并且会致使所述推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初始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利工程的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鱼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坝体内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下方且与所述通道连通推块腔,所述推块腔内滑动设置有所述推块,所述推块左端面与所述坝体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推块右端面设置有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的拉绳,所述推块腔与所述通道连通出固定设置有第二防护网以防止鱼群进入到所述推块腔,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推块腔下方的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二活塞腔内部设置有上下移动的第二活塞块,所述第二活塞块底部与所述坝体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第二活塞块顶部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推块腔内的第二活塞杆,所述推块在所述拉绳的拉动下向右移动压住所述第二活塞杆会致使所述第二活塞块下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利工程的过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所述第三传动腔以及固定设置在输出轴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输出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下方的第一齿轮,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下方并通过第一油管连接的第三活塞腔,所述第三活塞腔内上下移动设置有第三活塞块,所述第三活塞块顶部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三传动腔的第三活塞杆,所述第三活塞杆顶部通过弹簧与所述坝体连接,所述第三活塞杆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三活塞杆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齿轮上方的线轮,所述线轮上缠绕设置有连接所述推块的所述拉绳,所述第三活塞杆上移可使得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从而带动所述拉绳将所述推块向右拉动,所述输出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上方的第一带轮,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上方的第四传动腔,所述第四传动腔顶壁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与所述第一带轮通过皮带配合连接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定设这样位于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顶部与所述坝体之间设置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坝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传动腔左侧的第五传动腔,所述第四传动腔左侧端壁上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五传动腔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右端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配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转轴左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五锥齿轮,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五传动腔下方的第四活塞腔,所述第四活塞腔通过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活塞腔连接并且通过第三油管与所述第二活塞腔连接,所述第四活塞腔内部设置有上下移动的第四活塞块,所述第四活塞块顶部固定设置有第四活塞杆,所述第四活塞杆顶部固定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套住所述第四转轴并可以带动所述第四转轴上下移动,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五传动腔上方的第六传动腔,所述第五传动腔顶壁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六传动腔内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五传动腔内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六锥齿轮上方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四转轴上下移动可以使得所述第七锥齿轮和所述第六锥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且啮合时转动状态相反,所述第五转轴顶部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六传动腔内的第三带轮,所述第六传动腔顶壁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五转轴左侧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底端固定设置有第四带轮,所述第三带轮和所述第四带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皮带外表面部分设置有可与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第一传动腔底壁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六传动腔内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六传动腔内与所述第一皮带配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七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的第五带轮,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并且通过第二皮带与所述第五带轮配合的第六带轮,所述第二传动腔顶壁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六传动腔内的第八转轴,所述第八转轴顶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六传动腔内与所述第一皮带配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八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的第七带轮,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并且通过第三皮带与所述第七带轮配合的第八带轮,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闸门左侧并通过第四油管与所述第一活塞腔连接的第五活塞腔,所述坝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五活塞腔左侧并通过第五油管与所述第三活塞腔连接的第六活塞腔,所述第五活塞腔内部设置有左右滑动的第五活塞块,所述第六活塞腔内部设置有左右滑动的第六活塞块,所述第五活塞块和所述第六活塞块之间通过第五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五活塞块左端壁通过弹簧与所述坝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长乐区拓密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市长乐区拓密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769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