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潜叶蝇交配笼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9931.3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7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牛东升;尤士骏;何玮毅;杨广;尤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G3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黄诗锦;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叶蝇 交配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叶蝇交配笼及使用方法,包括上端具有开口的交配笼本体,所述交配笼本体的上端开口经由密封网密封,交配笼本体内部设有用于盛装营养液并栽培寄主植物的栽培容器,交配笼本体包括上下相对接的上罩体和下罩体,所述上罩体的上、下两端均具有开口,上罩体的上端开口经由密封网密封;所述下罩体的下端封闭、上端中部设有以利于栽培容器沿竖向穿过的竖向通孔。本发明专用于潜叶蝇,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有助于实现组建潜叶蝇实验室种群生命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叶蝇交配笼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潜叶蝇隶属双翅目潜蝇科,寄主范围广,具有世代重叠现象,主要通过幼虫取食“潜道”和成虫吸取汁液危害寄主植物。传统的潜叶蝇饲养往往需要依赖尼龙网养虫笼,有浪费养虫室空间、成本较高等缺点。目前市面还没有专一用于潜叶蝇饲养和组建生命表的养虫装置。因此设计一种专用于潜叶蝇的交配笼是组建潜叶蝇实验室种群生命表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潜叶蝇交配笼及使用方法,该交配笼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助于实现组建潜叶蝇实验室种群生命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潜叶蝇交配笼,包括上端具有开口的交配笼本体,所述交配笼本体的上端开口经由密封网密封,交配笼本体内部设有用于盛装营养液并栽培寄主植物的栽培容器。
进一步的,所述交配笼本体包括上下相对接的上罩体和下罩体,所述上罩体的上、下两端均具有开口,上罩体的上端开口经由密封网密封;所述下罩体的下端封闭、上端中部设有以利于栽培容器沿竖向穿过的竖向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罩体与下罩体的对接处用封口膜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上罩体为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的圆台状;所述下罩体为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圆台状。
进一步的,所述栽培容器为下端封闭、上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栽培容器的上端开口设置有海绵塞。
进一步的,所述海绵赛沾有蜜蜂水。
进一步的,所述栽培容器由不透光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网为100目纱布。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潜叶蝇交配笼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S1:对潜叶蝇寄主植物种子进行催芽、育苗,待幼苗两片真叶完全展开,打顶备用;
步骤S2:往栽培容器内加入1/3栽培容器体积的通用型营养液,把打顶幼苗从育苗盘中移入栽培容器,调整位置确保根部自然伸展和叶片正常生长;
步骤S3:在栽培容器的上端开口放入沾有蜜蜂水的海绵赛;
步骤S4:将上罩体盖设在下罩体的顶部,上罩体与下罩体的对接处用封口膜密封;
步骤S5:用指形管往上罩体内移入潜叶蝇雌雄成虫各一头;
步骤S6:将上罩体的上端开口用密封网密封;
步骤S7:将交配笼放在养虫笼内饲养并且统计生命表参数,在底部光下用显微镜观察潜叶蝇的卵和食斑痕;
步骤S8:采用低温麻醉法或者在养虫笼内更换寄主植物或者补充雄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本发明专用于潜叶蝇,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有助于实现组建潜叶蝇实验室种群生命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主视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99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硅晶圆旋转光刻机
- 下一篇:一种电芯生产设备及电芯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