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区块链与应用系统结合的无侵入式方法、服务器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0082.9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9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章坚;郑锦荣;张再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7 | 分类号: | G06F16/27;G06F21/64;G06F21/62;H04L9/06;G06F16/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块 应用 系统 结合 侵入 方法 服务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区块链与应用系统结合的无侵入式方法、服务器及介质。本发明中,方法包括:响应于电子印章加盖请求,为待加盖电子印章的文件加盖电子印章;获取已加盖电子印章的盖章文件的用章信息,并通过区块链系统对用章信息进行存储;生成与用章信息对应的文件识别码,供用户通过文件识别码从所述区块链系统获取盖章文件的用章信息。通过预先获取并存储盖章文件的用章信息,并为盖章文件生成文件识别码,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文件识别码获取到盖章文件的用章信息对盖章文件的真伪进行校验,避免盖章文件在线下处理过程中被恶意篡改,提高了电子印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IT应用系统与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区块链与应用系统结合的无侵入式方法、服务器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签约文件中加盖印章是合同签订过程中常用的验证和认证方式,印章签约涵盖的行业包括: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租赁、影视传媒等。然而传统的印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老化,并且不易携带。因此,电子印章应运而生并且开始逐渐被广泛的利用,它可以实现快速的异地使用,并且不存在老化的问题。但是,电子印章盖章后的文件仍然是电子文档形式,线下使用时,如果不法分子利用某些软件对盖章文件进行篡改,不太容易被识别出来;因此,电子印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区块链与应用系统结合的无侵入式方法、服务器及介质,通过新的区块链与应用系统结合的无侵入式方式,提高电子印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块链与应用系统结合的无侵入式方法,包括:响应于电子印章加盖请求,为待加盖电子印章的文件加盖电子印章;获取已加盖电子印章的盖章文件的用章信息,并通过区块链系统对用章信息进行存储;生成与用章信息对应的文件识别码,供用户通过文件识别码从所述区块链系统获取盖章文件的用章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区块链与应用系统结合的无侵入式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区块链与应用系统结合的无侵入式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响应与电子印章的加盖请求为待盖章的文件加盖电子印章后,获取并通过区块链系统存储已加盖电子印章的盖章文件的用章信息,生成与用章信息对应的文件识别码,供用户通过文件识别码从所述区块链系统获取盖章文件的用章信息。通过预先获取并通过区块链系统存储盖章文件的用章信息,以及为盖章文件添加文件识别码,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文件识别码获取到盖章文件的用章信息对盖章文件的真伪进行校验,避免盖章文件在线下处理过程中被恶意篡改,提高了电子印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区块链与应用系统结合的无侵入式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区块链与应用系统结合的无侵入式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区块链与应用系统结合的无侵入式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盖章文件真伪校验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区块链与应用系统结合的无侵入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的服务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00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