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智能冰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0398.8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1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董潇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潇儒 |
主分类号: | F25D11/00 | 分类号: | F25D11/00;F25D29/00;F25D17/04;G01F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文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9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智能 冰箱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智能冰箱,该装置包括食品储藏腔,冰箱盘管,流量调节阀,温度传感器,增压管路,释压管路,一号压力调节阀,储气罐,气泵/定流量气泵,单向阀,二号压力调节阀,压力传感器,保温材料,重力传感器,本发明提供的人工智能冰箱比传统冰箱增加了食品体积测试功能、食品检测功能和热负荷智能配置调节的功能,并提供一种人工智能冰箱的食品体积测量方法,在本发明提供的测量装置基础上,根据恒温定容增压条件下的压强变化,确定放入或者移离冰箱的食品体积。本发明提供的人工智能冰箱,以食品品质为控制目标,通过动态反馈冰箱内部食品质量、体积、温度和类别等参数,调节训练供冷模式深度学习模型,优化供冷量配送调节方式,实现食品人工智能供冷和高品质储存,该装置也适用于各种冷藏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智能冰箱。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冰箱 供冷量输送模式简单,通过检测食品储藏腔内温度变化来反馈控制,调节精度差,且供冷量 大小无法根据新放入食品的体积、质量、类别自由控制,常出现冰箱供冷量输送过量或者不 足的情况,导致食品冻结损伤严重,难以满足高品质食品贮藏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智 能冰箱,比传统冰箱系统增加了压力检测、压力调节、重力测量等关键部件,使得冰箱具有 食品体积测试功能、食品检测功能和热负荷智能配置调节的功能,并提供一种人工智能冰箱 的食品体积测量方法,在本发明提供的测量装置基础上,根据恒温定容增压条件下的压强变 化,确定放入或者移离冰箱的食品体积,本发明提供的人工智能冰箱,以食品品质为控制目 标,通过动态反馈冰箱内部食品质量、体积、温度和类别等参数,调节训练供冷模式深度学 习模型,优化供冷量配送调节方式,实现食品人工智能供冷和高品质储存,该技术同样适用 于各种冷藏运输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智能冰箱,具有智能检测放入食品 的质量、体积、温度和类别的功能,能够优化传统冰箱供冷量配送调节方式,实现食品高品 质储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人工智能冰箱,人工智能冰箱包括食品储藏腔,冰箱盘管,流量调节阀,温度传感 器,增压管路,释压管路,一号压力调节阀,储气罐,气泵/定流量气泵,单向阀,二号压力 调节阀,压力传感器,保温材料,重力传感器,人工智能冰箱比传统冰箱增加了食品体积测 试功能、食品检测功能和热负荷智能配置调节的功能,食品体积测试功能由增压管路和释压 管路上的部件配合完成,其中压力调节过程可由一号压力调节阀,储气罐,气泵,单向阀, 二号压力调节阀,压力传感器配合完成或者由定流量气泵,单向阀,二号压力调节阀,压力 传感器配合完成,食品检测功能由重力传感器和食品体积测试系统配合完成,热负荷智能配 置调节功能由冰箱盘管,流量调节阀,温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和食品体积测试系统配合完 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冰箱盘管包裹在食品储藏腔外表面,根据冰箱实际食品储存需 求,设计尺寸和排布方式,不限于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中的内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保温材料包裹在食品储藏腔和冰箱盘管外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增压管路、释压管路与食品储藏腔密封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温度传感器布置在食品储藏腔中心偏上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重力传感器分布在食品储藏腔底部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一号压力调节阀用于调节储气罐和外界大气压的平衡,二号压 力调节阀用于调节食品储藏腔和外界大气压的平衡。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工智能冰箱的食品体积测量方法,在本 发明提供的测量装置基础上,建立恒温定容增压条件下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根据测量的冰箱 食品储藏腔内部压强和冰箱容积的对应关系,确定冰箱储存食品体积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潇儒,未经董潇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03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