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锁释机构、开合装置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00759.9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9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F16C11/10;F16C11/12;H04M1/02;G06F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晏波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锁释机构、开合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锁释机构包括支架、转动结构以及弹性复位件。所述转动结构包括:旋转主体,所述旋转主体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可活动的连接于所述旋转主体,并用于使所述支架与所述旋转主体相对锁紧限位或相对转动;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所述旋转主体和所述支架,在所述支架和所述旋转主体相对转动时,带动所述旋转主体和所述支架相对转动。本发明技术方案旨在避免锁释机构影响可折叠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并提高对可折叠设备的操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锁释机构以及应用该锁释机构的开合装置、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工具之一。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常常需要根据实际使用状态调整屏幕电脑、智能手机的屏幕显示角度。如此,屏幕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也就应运而生。
目前市面上可折叠设备的锁释机构一般是靠机壳边缘的磁铁相互吸引锁紧,当用户想要展开可折叠设备时,一般通过手指插进两机壳间的间隙,使两机壳分开后展平,或者两只手分别抓住机壳两端,然后展平。由于磁铁是金属材质,当可折叠设备具有天线时会对天线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磁铁会将铁等磁性金属物质堆积在可折叠设备边缘,影响手机使用;以及,展开可折叠设备需要同时操作相互折叠的部分,大大降低了操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锁释机构,旨在避免锁释机构影响可折叠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并提高对可折叠设备的操作效率。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锁释机构,所述锁释机构包括支架、转动结构以及弹性复位件;
所述转动结构包括:
旋转主体,所述旋转主体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和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可活动的连接于所述旋转主体,并用于使所述支架与所述旋转主体相对锁紧限位或相对转动;
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所述旋转主体和所述支架,在所述支架和所述旋转主体相对转动时,带动所述旋转主体和所述支架相对转动。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开合装置,所述开合装置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锁释机构,所述锁释机构包括支架、转动结构以及弹性复位件;
所述转动结构包括:
旋转主体,所述旋转主体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和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可活动的连接于所述旋转主体,并用于使所述支架与所述旋转主体相对锁紧限位或相对转动;
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所述旋转主体和所述支架,在所述支架和所述旋转主体相对转动时,带动所述旋转主体和所述支架相对转动。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锁释机构或者包括上述所述的开合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架和转动结构,将转动结构的旋转主体与支架转动连接,以及设置连接旋转主体和支架的弹性复位件,进一步设置可使旋转主体和支架可以处于相对锁紧限位状态和相对可运动状态的驱动件。在需要调整支架和旋转主体的角度时,对驱动件操作,使得旋转主体和支架相对可转动,由于弹性复位件具有带动旋转主体和支架相对转动的功能,弹性复位件会带动旋转主体和支架相对转动。当支架与旋转主体的相对角度满足需求时,停止对驱动件的驱动,此时驱动件使支架和旋转主体相对锁紧限位。因此,在对支架和旋转主体的角度调整过程中,仅需操作驱动件一处,不需要其他操作即可实现旋转释放的功能,从而使得支架与旋转主体的相对角度得到调整,提高了可折叠设备的操作效率。并且,由于本锁紧结构不采用磁铁吸附的方案进行锁紧,避免了由磁铁产生的不良影响。如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锁释机构影响可折叠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并提高对可折叠设备的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07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