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回路状态监测的复合式冷却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00986.1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4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明;朱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42;H01M10/48;H01M10/6562;H01M10/659;H01M10/6567;H01M10/635;B60L58/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回路 状态 监测 复合 冷却 结构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回路状态监测的复合式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路状态监测系统、复合式冷却系统;
所述回路状态监测系统包括方壳电芯(1)、温度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信号线束(3)、电池管理系统(15),温度传感器(2)布置在每个方壳电芯(1)底部,检测每个方壳电芯(1)的温度变化,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通过温度传感器信号线束(3)传递给电池管理系统(15);
所述复合式冷却系统包括电池包箱体(4)、进风口(5)、出风口(6)、格栅(7)、格栅控制线束(8)、水泵(9)、水泵控制线束(10)、液冷板(11)、相变板(14);
所述电池包箱体(4)的进风口(5)、出风口(6)处设计有双层的格栅(7),内外双层隔栅(7)分别控制左右风向和上下风向,隔栅(7)通过格栅控制线束(8)与电池管理系统(15)相连,通过对隔栅(7)的控制,实现风道的闭合以及风的流向;所述液冷板(11)置于方壳电芯(1)之间,每个液冷板(11)分别装有单独的进水口(12)、出水口(13),水泵(9)置于进水口(12)处,并通过水泵控制线束(10)与电池管理系统(15)相连,控制进水的流量;所述相变板(14)置于液冷板(11)和方壳电芯(1)之间,由三层结构组成,依次为导热层(16)、相变层(17)、导热层(16);相变板(14)与电芯(1)贴合的导热层(16)吸收来自电芯(1)的热量,并将热量储存在相变层(17),相变层(17)再以相变的形式将热量通过与液冷板(11)贴合的导热层(16)传输给液冷板(11),液冷板(11)将热量带出;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15)包括流量监测模块、状态判别模块、流量调整模块、风向控制模块,流量监测模块监测水泵(9)的流量,状态判别模块确定水泵(9)的流量是否匹配电芯温度,流量调整模块调节水泵(9)的流量,风向控制模块通过隔栅(7)实现风道的闭合以及改变风的流向。
2.一种基于回路状态监测的复合式冷却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电池管理系统(15)通过温度传感器信号线束(3)接收方壳电芯(1)的温度信息,状态判别模块定位温度较高的电芯(1)所处位置,风向控制模块通过格栅控制线束(8)改变隔栅(7)的风向,加强高温电芯(1)的散热能力;
相变板(14)与电芯(1)贴合的导热层(16)吸收来自电芯(1)的热量,并将热量储存在相变层(17),相变层(17)再以相变的形式将热量通过与液冷板(11)贴合的导热层(16)传输给液冷板(11),液冷板(11)将热量带出;
电池管理系统(15)通过温度传感器(2)传输来的温度信息以及流量监测模块周期性传输来的流量,根据当前目标温度查找到该目标温度对应的水泵(9)的正常流量以及对应的流量偏差阈值,计算流量监测模块发来的流量与该正常流量的差值,判断该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该流量偏差阈 值,若是则电池管理系统(15)通过水泵控制线束(10)对水泵(9)进行控制;否则,确定冷却回路状态正常;
所述判断该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该流量偏差阈 值,液冷回路的工作状态变化为:
根据变化后的工作状态,获取对应冷却回路上的目标转速,根据该电芯(1)温度变化后的温度区间,查询到对应的目标转速,其中,将电芯(1)的工作温度划分成多个温度区间,每个温度区间分别设置一个目标转速,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越高,设置的目标转速越高;
所述流量监测模块安装在对应水泵(9)的入水口处,记录流量监测模块与水泵(9)标识的对应关系,根据流量监测模块标识,查找对应水泵(9)标识,以确定接收到流量对应的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09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仓泵流化盘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滚针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