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矿石低品位中矿分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01110.9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1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郭理想;王守敬;张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2C4/02;B03D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慧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60 | 代理人: | 付晓利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矿石 品位 分选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石墨矿石低品位中矿分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矿经过高压辊磨机闭路粉碎,达到要求粒度的粉碎产品进入“一段粗选、一段精选、一段扫选”;(2)一段精选获得了精选精矿和精选尾矿,一段扫选获得了扫选精矿和扫选尾矿,精选尾矿和扫选精矿合并为低品位中矿,低品位中矿搅拌磨矿后再次浮选,获得再选尾矿和再选精矿,再选尾矿和扫选尾矿合并为最终尾矿;(3)精选精矿和再选精矿合并后进入分质分选作业,获得粗粒低质产品精矿和细粒高质产品精矿。本发明降低最终尾矿中的固定碳含量,提高最终精矿的回收率,对低品位中矿进行了再磨再选,使得大量脉石矿物尽早排出,分质分选作业流程也大大缩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选矿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石墨矿石低品位中矿分选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是一种性质稳定、具有层状结构的非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电子、航天等领域。我国已知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石墨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接触变质型石墨矿床及演讲热液型石墨矿床三种类型。其中区域变质型矿床占我国已知石墨矿床的80%以上,是我国天然石墨资源主要的主要来源。该类型石墨矿床固定碳含量较低,矿石中与石墨共生的矿物多大30多种,主要有长石、石英、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等,需要经过富集提纯后方可进一步加工利用,目前主要通过浮选的方法进行预提纯。石墨矿物和云母矿物均为层状矿物,在地质成矿过程中,两种矿物往往以互层状结构穿插在一起(如图1和2所示),在后续的提纯过程中,需要将两种矿物剥离解离后才能纯度较高的石墨精矿。
石墨鳞片越大,其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越好,利用价值越高,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电子、医疗、核工业及国防等领域。大鳞片石墨(100目以上)原料的价格是细鳞片石墨(100目以下)的2~4倍,保护石墨大鳞片是石墨选矿相对于其它矿物选别的一个特殊要求。针对该现状,公开号为ZL201711042004.6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晶质石墨鳞片保护分选方法》,原矿通过高压辊磨机闭路粉碎后经过“一段粗选、一段精选、一段扫选”浮选得到粗精矿,粗精矿通过分质分级后进行区别再磨再选,能够起到大鳞片保护的作用,这种原则工艺可以用于分选多种类型的石墨矿石。高压辊磨机粉碎原理为料层粉碎,针对石墨与云母互层状穿插这种独特嵌布结构的粉碎解离效果很差,导致分质分选前段的低品位中矿产率大,该部分低品位中矿并未得到进一步的有效处理,进而累计到尾矿中排出,造成尾矿固定碳含量大幅度提高,石墨精矿整体回收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石墨矿石低品位中矿分选方法,降低最终尾矿中的固定碳含量,提高最终精矿的回收率,对低品位中矿进行了再磨浮选,有效的实现了石墨矿物与云母矿物的解离,使得大量脉石矿物尽早排出,优化了整体的浮选环境,分质分选作业流程也大大缩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石墨矿石低品位中矿分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矿经过高压辊磨机闭路粉碎,达到要求粒度的粉碎产品进入“一段粗选、一段精选、一段扫选”,未达到要求的返回高压辊磨机;
(2)步骤(1)中,一段精选获得了精选精矿和精选尾矿,一段扫选获得了扫选精矿和扫选尾矿,精选尾矿和扫选精矿合并为低品位中矿,低品位中矿进行搅拌磨矿后进行再次浮选,获得再选尾矿和再选精矿,再选尾矿和扫选尾矿合并为最终尾矿;
(3)步骤(2)中的精选精矿和再选精矿合并后进入分质分选作业,获得粗粒低质产品精矿和细粒高质产品精矿。
进一步地,步骤(2)中,低品位中矿的固定碳含量为5%-20%,低品位中矿进行搅拌磨矿,磨矿粒度-0.15mm的含量在60%-85%。
进一步地,步骤(2)中,再选尾矿的固定碳含量为0.5%-1%,再选精矿的固定碳含量30%-40%。
进一步地,步骤(1)中,高压辊磨机闭路筛分,控制筛孔尺寸为1-3mm。
进一步地,步骤(2)中,搅拌磨矿采用砂磨机、塔磨机或剥片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11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拉链上色方法
- 下一篇:发动机燃油喷射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