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01626.3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4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盛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G02B1/11;G02B1/115;H04N5/225;G06V4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范坤坤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以及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像素单元;增透结构,增透结构位于衬底基板远离像素单元一侧的表面,和/或,增透结构位于衬底基板邻近像素单元一侧的表面;其中,增透结构包括至少一层增透膜层,且增透结构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折射率;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位于衬底基板远离增透结构一侧的表面,或者,光学传感器位于衬底基板远离像素单元一侧的表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增透结构提高了显示模组的透光率,且增强了显示面板中光学传感器的光感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显示装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光学传感器,可以实现指纹识别、调节屏幕亮暗以及拍照等功能。在显示面板中,光学传感器一般设置于显示模组下方,光线穿过显示模组被显示模组下方的光学传感器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
但是现有的显示模组的透光率太低,导致显示面板中光学传感器的光感功能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提高了显示模组的透光率,且增强了显示面板中光学传感器的光感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像素单元;
增透结构,所述增透结构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像素单元一侧的表面,和/或,所述增透结构位于所述衬底基板邻近所述像素单元一侧的表面;其中,所述增透结构包括至少一层增透膜层,且所述增透结构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折射率;
光学传感器,所述光学传感器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增透结构一侧的表面,或者,
所述光学传感器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像素单元一侧的表面。
该技术方案,通过将增透结构位于衬底基板远离像素单元一侧的表面和/或衬底基板邻近像素单元一侧的表面,减少光被光学传感器转换之前的反射作用,从而增加了显示模组的透光率和增强了显示面板中光学传感器的光感功能,进而增强了指纹识别、调节屏幕亮暗以及拍照等功能。此外,增透结构包括至少一层增透膜层,增透结构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折射率,其中,增透结构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折射率,相比只具有一种折射率的增透结构,其透过光的光线的波长不再是某一个波长,而是一个波长范围,即拓宽了增透结构透光的波长范围。当增透结构具有的折射率越多,增透结构的厚度越厚,增透结构透光的波长范围的越宽。
可选地,所述衬底基板包括多个透光区、多个非透光区和多条金属走线,所述光学传感器的部分或者全部位于所述透光区,所述像素单元位于所述非透光区,且所述光学传感器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投影和所述金属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投影无交叠。
该技术方案中,光学传感器在衬底基板的投影和金属走线在衬底基板的投影无交叠,可以避免金属走线对光进行反射,以增加显示模组的透光率和增强显示面板中光学传感器的光感功能,进而增强了指纹识别、调节屏幕亮暗以及拍照等功能。
可选地,所述增透结构包括一层增透膜层,所述增透膜层的折射率随所述增透膜层的厚度的变化而连续变化。
该技术方案中,增透结构包括一层增透膜层,增透膜层的折射率随增透膜层的厚度的变化而连续变化,增透结构包括的增透膜层的厚度越厚,整个增透结构透光的波长范围越宽,进而光学传感器可以转换为电信号的光波的波长范围越宽。
可选地,所述增透膜层包括第一折射率增透膜层和第二折射率增透膜层,其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增透膜层和所述第二折射率增透膜层交替排列,所述第一折射率增透膜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折射率增透膜层的折射率不相等,且所述增透膜层的层数是2的倍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16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