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01746.3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6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杜威;范雪俭;于星杰;陈强;孙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5/74 | 分类号: | H04L45/74;H04L67/60;H04L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蒋姗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文 处理 方法 装置 网络设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解析所述请求数据包,得到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在根据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及预先保存的路由策略确定存在与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出接口时,向所述客户端发送响应数据包;其中,所述响应数据包的源IP地址为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在上述过程中,当防火墙生成响应数据包时,都是将从请求数据包所解析出的目的IP地址确定为响应数据包的源IP地址,从而保证客户端收到的响应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与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保持一致,避免客户端丢包造成的通信中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客户端与防火墙通信的场景下,当客户端需要对外通信时,需要先向防火墙发送请求数据包,该请求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为防火墙的接口的IP地址。
防火墙收到请求数据包后,根据预设策略判断是否允许客户端对外通信,以及在允许客户端对外通信的前提下,为客户端选择对外通信的接口,并向客户端返回响应数据包,以便告知客户端可以对外进行通信。
其中,在防火墙存在多接口的前提下,当防火墙为客户端选择对外通信的接口时,是根据请求数据包所携带的数据以及路由,在多接口中确定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出接口,并将该出接口的IP地址作为发送给客户端的响应数据包的源IP地址。此时,若该源IP地址与请求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不一致,客户端可能会认为响应数据包为异常包而执行丢弃报文的动作,造成通信中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避免由于客户端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包的源IP地址与其发起的请求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不一致而导致的通信中断。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应用于包括多个接口的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与客户端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解析所述请求数据包,得到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在根据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及预先保存的路由策略确定存在与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出接口时,向所述客户端发送响应数据包;其中,所述响应数据包的源IP地址为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在上述过程中,当防火墙生成响应数据包时,无论最终确定哪个接口为客户端对外通信时的数据包的出接口,以及无论该出接口的IP地址是否与请求数据包所包括的目的IP地址相同,防火墙都是将从请求数据包所解析出的目的IP地址确定为响应数据包的源IP地址,而不是按照现有技术中的以出接口的IP地址作为响应数据包的源IP地址,从而保证客户端收到的响应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与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保持一致,避免客户端丢包造成的通信中断。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预先保存的路由策略中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接口时,将其中的一个接口确定为与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所述出接口。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在所述路由策略中,存在多个接口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时,所述将其中的一个接口确定为与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所述出接口,包括:将所述多个接口中的负载压力最少的接口确定为所述出接口。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获取到所述客户端发送的与所述请求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时,将所述数据包从所述出接口进行转发。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解析所述请求数据包,得到所述请求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包括:解析所述请求数据包的套接字字段,从而获取所述目的IP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17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