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混合连接剪力墙及其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3420.4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5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方;刘小荣;杨涛;刘明辉;刘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涛扬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61;E04G21/02;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熠邦鼎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3 | 代理人: | 田甜 |
地址: | 850000 西藏自治区拉***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混合 连接 剪力 及其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合连接剪力墙及其连接结构,包括水平筋、竖向筋和预制墙体,竖向筋包括第一竖向筋和第二竖向筋,所述第一竖向筋的直径大于第二竖向筋的直径,所述第一竖向筋的上端和/或下端焊接有强连接件;第一竖向筋下端的强连接件设置在预制墙体的现浇孔内,所述现浇孔上部连通有灌浆孔。强连接件,可以充当预制剪力墙安装的支撑,从而取消临时支撑,提高了施工效率;不采用灌浆套筒等连接方式,可降低造价、方便施工、加快施工速度。第一竖向筋的连接通过强连接件连接,提高墙体拉力下的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合连接剪力墙及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预制剪力墙墙体之间的连接技术是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系的关键所在,如何构建受力性能良好、构造措施合理、施工安装简便的新型连接方式,一直是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技术难点。
目前,预制剪力墙墙体竖向安装施工过程中,结构设计原则主要基于现浇剪力墙,构造措施等均以等同现浇为出发点,未能充分发挥出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优势。上下层预制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连接在边缘构件内的竖向钢筋逐根连接的方式,非边缘构件内的竖向分布钢筋采用“梅花型”部分连接或逐根连接或单排连接;竖向钢筋的连接主要采用套筒灌浆、挤压套筒、锚浆搭接及螺栓连接等方式。其存在以下问题:
采用上述结构,竖向钢筋连接对现场作业及施工精度要求较高,且采用现场钢筋绑扎并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其现场施工量大,施工速度慢、质量不易控制;
竖向钢筋之间存在额外增设竖向连接件的问题,造价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合连接剪力墙及其连接结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装配式混合连接剪力墙,包括水平筋、竖向筋和预制墙体,
所述竖向筋包括第一竖向筋和第二竖向筋,所述第一竖向筋的直径大于第二竖向筋的直径,所述第一竖向筋的上端和/或下端焊接有强连接件;
所述第一竖向筋下端的强连接件设置在预制墙体的现浇孔内,所述现浇孔上部连通有灌浆孔。
采用本方案的剪力墙结构,搭建时上下相邻剪力墙之间的强连接件焊接在一起,实现第一竖向筋的传力连接。上下相邻剪力墙之间的第二竖向筋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上下墙体第二竖向筋在边缘截断,上下墙体通过中部短筋搭接连接,另一种方式是上下墙体第二竖向筋不截断,采用搭接连接;搭接后在上剪力墙和下剪力墙连接处现浇灌灌浆层即可,灌浆层在浇筑过程中,一并与钢筋搭接孔进行浇筑,增强墙体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方案采用强连接件可提升预制剪力墙在连接处抗剪承载力,实现了“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思想。同时对焊在一起的强连接件,可以充当预制剪力墙安装的支撑,从而取消临时支撑,这无疑简化了施工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上下剪力墙的第一竖向筋传力直接焊接强连接件实现,第二竖向筋搭接即可,省去额外的连接件,节约建造成本。非边缘构件不再采用灌浆套筒等连接方式,可降低造价、方便施工、加快施工速度。竖向构件的连接方式不再隐蔽,易于质量保障,且第一竖向筋的连接通过强连接件连接,提高墙体拉力下的延性。
一种装配式混合连接剪力墙连接结构,包括上剪力墙和下剪力墙,所述上剪力墙和下剪力墙为上述的装配式混合连接剪力墙;
所述上剪力墙和下剪力墙连接处浇灌有灌浆层;
所述上剪力墙和下剪力墙之间的强连接件焊接连接,上剪力墙和下剪力墙之间的第二竖向筋采用搭接方式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强连接件,可以充当预制剪力墙安装的支撑,从而取消临时支撑,这无疑简化了施工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涛扬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藏涛扬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34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