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准确检测堆石坝碾压施工质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5874.5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5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谭春;马栋和;王德库;洪文彬;蒋攀;刘忠富;马军;栾宇东;李艳萍;刘洋;臧永顺;朱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36 | 分类号: | G01N9/36 |
代理公司: | 安徽潍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6 | 代理人: | 王君安 |
地址: | 130061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准确 检测 堆石坝 碾压 施工 质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堆石坝碾压施工质量的方法,在面板堆石坝碾压施工中,筑坝料的压实干密度是评价与判断大坝填筑施工质量的重要物理力学指标。根据填筑料的不同进行坝面分区,根据碾压的施工要求,通过计算出每层铺填料的标准压缩率(即碾压前、后干密度的比值)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堆石坝碾压施工质量。其施工质量检测的步骤共分为四步:步骤一、获取筑坝铺填料质量;步骤二、采集筑坝填铺料碾压前、后的数据;步骤三、计算筑坝填铺料碾压前、后的标准压缩率;步骤四、评估碾压施工质量。本发明通过计算标准压缩率,能快速、准确检测施工质量,相比目前的检测方法,其检测效率高,检测精度高,破坏力小,检测更加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筑坝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准确检测堆石坝碾压施工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发生溃坝事件的坝体中98%以上也是土石坝。究其根源,很多情况都是由于施工质量原因所导致的,如:坝体坝料不满足设计要求、坝料摊铺厚度过厚、碾压施工中遍数不够、振动频率不满足要求等。因此,控制堆石体的压实干密度是保证堆石体结构建筑质量的关键。
在堆石坝碾压施工质量检测方面,大致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有灌水法、灌砂法;间接法包含核子密度湿度仪法、探地雷达法、瑞利波法、电磁法、电阻率测试法和冲击响应频谱法等。
直接法即原位密度试验,即挖坑、称重、量体积,是原始而常用的方法,测定结果相对准确可靠,但该方法检测效率低、费时、费力、耗资大且具有破坏性,更重要的是代表性非常局限,仅能代表试验点处的密度。因此,该方法无法准确获取整个工程区的施工质量情况,且在坝体填筑高峰会极大的影响整体施工进度。
间接检测方法中大多只能定性地评价堆石体的密实程度,且仅仅是原位点处的压实质量检测,不能满足现代堆石坝施工质量控制中对整个施工面质量评估的要求。比如面波法由于密度的变化对频散曲线影响较小,且该方法对1m以内的表层检测误差大,因此目前面波法难以解决堆石体密度测定问题,核子密度法由于具有放射性,现场要求具有严格的防护措施,且其检测要求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有效深度不超过200mm的小粒径介质,实际应用具有很大局限性。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堆石坝碾压施工质量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在堆石坝碾压施工质量检测方法中直接法和间接法的不足,如,直接法的检测效率低、费时、费力、耗资大且具有破坏性,其代表性非常局限,仅能代表试验点处的密度;而间接法只能定性地评价堆石体的密实程度,且仅仅是原位点处的压实质量检测,不能满足现代堆石坝施工质量控制中对整个施工面质量评估的要求等缺点,而提出一种快速、准确检测堆石坝碾压施工质量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在面板堆石坝碾压施工中,筑坝料的压实干密度是评价与判断大坝填筑施工质量的重要物理力学指标。根据填筑料的不同进行坝面分区,根据碾压的施工要求,通过计算出每层铺填料的标准压缩率(即碾压前、后干密度的比值)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堆石坝碾压施工质量,其施工质量测量的步骤共分为四步;
步骤一、获取筑坝铺填料质量。
步骤二、采集筑坝填铺料碾压前、后的数据。
步骤三、计算筑坝填铺料碾压前、后的标准压缩率。
步骤四、评估碾压施工质量。
优选的,所述获取筑坝铺填料质量的步骤共分为3步;
第1步:获取筑坝铺填料的总质量M。分别将运送筑坝铺填料前、后的料车进行称量,统计出一层铺填料的总质量M。
第2步:检测筑坝铺填料的含水率w。对料车所载的筑坝铺填料进行含水率检测w,外界环境稳定时抽测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58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