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3D打印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6341.9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8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蔡德信;吴培辉;罗铭;喻佳;左黎隽;万欣;黄鹤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06 | 分类号: | B29C64/106;B29C64/20;B29C64/295;B29C64/393;B29C64/30;B08B15/02;B33Y30/00;B33Y4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打印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温3D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构、电气装置和外壳,在外壳内设有电气仓和打印仓,在电气仓的侧面设有第一进风口,在电气仓的内部设有第一风机,在打印仓的侧面设有通风口,在靠近通风口的位置设有第三风机、加热装置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此保温3D打印机,打印机构和电气装置分别设置在打印仓和电气仓内,第一风机将外部空气经第一进风口引入电气仓内,并且形成气流,第三风机能够将气流经通风口引入打印仓内,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进入打印仓内的气体温度,加热装置根据检测的温度值加热气体,使气流温度大致稳定在打印机构打印产品的合适的工作温度下,对打印仓进行保温,使打印机构在合适的温度下工作,此发明用于3D打印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光固化3D打印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特定波长和强度的光照射至充满光敏树脂的成型界面,使成型界面中的光敏树脂固化,形成一层打印片材,第一层打印完成;然后,光敏树脂再次重新充满成型界面后,继续在该打印片材的基础上再固化成型另一层打印片材,如此往复,逐层叠加和固化,最终形成一个实体。
在光固化3D打印过程中,温度会影响光敏树脂的流动性,进而影响光敏树脂回流填充成型界面的速度,当光敏树脂回流速度过慢时,不仅会延长打印用时,还会影响打印件的表面质量。现有的光固化3D打印机,一般是在室温下进行3D打印工作,对于精度要求较高以及需要批量化生产的3D打印产品,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产品的打印效率和打印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保温3D打印机,能够使3D打印机在合适的温度下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温3D打印机,包括:
打印机构;
电气装置,所述电气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打印机构工作;以及
外壳,在所述外壳内设有电气仓和打印仓,所述电气仓内设有所述电气装置,所述打印仓内设有所述打印机构;其中,
在所述电气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在所述电气仓的内部设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将外部空气经所述第一进风口引入所述电气仓内;
在所述打印仓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电气仓和所述打印仓,在靠近所述通风口的位置设有第三风机、加热装置和第一温度传感器。
有益效果:此保温3D打印机,打印机构和电气装置分别设置在打印仓和电气仓内,第一风机将外部空气经第一进风口引入电气仓内,并且形成气流,气流带走电气装置工作产生的部分热量,第三风机能够将进入电气仓内的气流经通风口引入打印仓内,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进入打印仓内的气体温度,加热装置根据检测的温度值加热气体,使气流温度大致在打印机构打印产品的合适的工作温度下,由于打印仓为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特定温度的气流通入打印仓内能够对打印仓进行保温,使打印机构在合适的温度下工作,提高打印效率和打印精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保温3D打印机,所述打印机构包括料盘、成型平台和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成型平台升降以远离或靠近所述料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保温3D打印机,在所述通风口处设有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上设有至少两个导风通道,相邻两所述导风通道之间设有出风栅,所述出风栅倾斜设置,各所述出风栅倾斜不同方向以使从各所述导风通道流出的空气扫过所述料盘上方的面积相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保温3D打印机,各所述导风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各所述出风栅沿自身倾斜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料盘的最远边框的距离为L,所述出风栅对应的L值越大,所述出风栅对应的所述导风通道的第二进风口面积越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63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