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向回位锁止机构总成操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06746.2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4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王成玲;刘富强;李玉;范婧;赵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5/08;B62D7/15 |
代理公司: | 青岛仟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9 | 代理人: | 纪尚旭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回位锁止 机构 总成 操作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回位锁止机构总成操作系统,转向回位锁止机构总成包括解锁油缸、解锁弹簧、回位弹簧、机械锁总成、转动销轴、回位缸、伸缩缸、伸缩轴、左支座固定螺母、左弹簧支座总成、右弹簧支座总成、缸体间挡圈、销轴、解锁簧支座、解锁缸上支架、解锁缸下支架、球头销、锁止传感器、解锁传感器。本发明大大提高了整套全轮转向装置的可靠性。
本发明是申请日2019年4月22日、申请号2019103219916、发明名称“一种转向回位锁止机构总成及其转向系统”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适用于轮式车辆的高可靠性机-电-液全轮转向系统,属于机械、液压及机动车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轮式装备是陆军武器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海、空三军实现“全域机动、立体防护、多维多能”发展战略的重要陆地机动平台。车辆机动性,广义上来讲,是指空间、地域的快速抵达能力,包括战术机动性、战略/战役机动性,对于轮式车辆而言,机动性的提升更偏重于提高松软地面、随机越野地面的通过能力、高原山地行驶性能、航空运输性等。轮式车辆转向系统的本质在于以车辆转向半径为依据,反映车辆行驶轨迹与驾驶员意图在时间、空间的吻合程度以及车辆行驶状态的稳定程度。因此,转向机动性是影响车辆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全轮转向技术减小低速转向半径、增强高速稳定性、提供斜行等特殊转向形式,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解决轮式车辆机动性提升共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1)轮式车辆,特别是多轴轮式车辆,通过全轮转向系统的应用能够明显减小车辆低速行驶时的转向半径,提升车辆机动性能。国际上,新型8X8轮式装甲车,普遍在1、2轴转向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第4轴转向来提升机动性,部分车型采用了1、2、3、4轴转向,一般能够降低车辆转向半径30%左右。由于战术车辆车型随任务剖面变化较多,轴数、布置形式复杂等因素,导致多轮/全轮转向形式复杂多样,因此,在系统方案设计之初,普遍通过转向系统动力学、车辆动力学联合的虚拟路试环境的正向设计方法,验证全轮转向系统功能对于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初步确定使用工况及总体方案。
(2)轮式车辆与工程车辆相比,工况更为复杂,环境更为恶劣,随动转向桥的响应特征与抗冲击能力是影响车辆操纵稳定性、安全性的共性问题。军用轮式车辆全轮转向系统多采用电液系统技术方案,系统原理、组成、使用方法等均与工程车辆领域较为接近,但是军用车辆的使用环境更为苛刻,在低速越野路面情况下,转向桥所承受非线性负载将急速增大,统计平均值显示,通常大于转向桥载荷的3倍左右,将对随动转向桥的响应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军用车辆全轮转向系统中,通常增加储能装置、弹性装置,解决低速抗冲击与高速消除高频摆振的问题。
(3)模式切换、系统故障情况下,随动转向桥主动回正与中位转向刚度是保障系统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全轮转向系统在复杂载荷条件下,功能切换或系统故障时,需要随动转向桥能够自动回正并保证在中位状态下的转向刚度,否则将直接影响车辆机动性与安全性,因此,能够实现随动转向桥的中位保持与主动回正功能的装置成为保障其可靠性、车辆行驶安全性的重中之重。
通过上述对比情况来看,轮式车辆多变的车辆结构,复杂的应用环境,苛刻的使用条件等均给全轮转向技术在轮式车辆上可靠应用带来了极大挑战,靠借用、改进工程车辆全轮转向系统的技术架构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因此,能够同时具备随动转向桥在复杂环境下的动态响应与抗冲击能力,非线性载荷下随动转向桥中位转向刚度以及系统故障、车辆受损状态下随动转向桥主动回正三个核心能力的全轮转向系统将成为适用于轮式车辆的高可靠性全轮转向系统。
因此,研制一种具有转向桥无源中位回正与刚性锁紧功能的高可靠性机电液全轮转向系统是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的最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高可靠性机-电-液全轮转向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67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