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掌子面前端工作区域降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08413.3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7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良;刘陆拓;陈绍华;刘国庆;曾艳华;李雷;朵生君;陈敬军;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3/00 | 分类号: | E21F3/00;E21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杨中鹤 |
地址: | 71004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掌子面 前端 工作 区域 降温 方法 | ||
1.一种隧道掌子面前端工作区域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排风设备将工作区域的热蒸汽沿隧道出口方向朝向工作区域外部排放,通过进风设备将外界的新风输送至工作区域位置以冲淡并挤出工作区域的热空气,所述新风还用于沿隧道出口方向引导并带出所述排风设备排出的热蒸汽;所述进风设备包括从隧道出口延伸到工作区域的进风管道(1)以及与所述进风管道(1)连接的第一风机,所述排风设备包括从工作区域延伸到所述进风管道(1)出风口后方的排风管道(2)以及与所述排风管道(2)连接的第二风机;在工作区域内设置罩体(3),通过罩体(3)对蒸发的热蒸汽进行收集,所述排风设备通过其进风口抽取位于罩体(3)下方的热蒸汽;所述排风设备还包括行走部,所述第二风机、排风管道(2)均设置在所述行走部上,所述行走部上还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罩体(3)的支架;所述罩体(3)与掌子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罩体(3)的顶端设有导风部(4),所述导风部(4)用于将由所述进风管道(1)出风口送出的新风向缝隙内引导;所述罩体(3)远离掌子面一端的下方设有挡风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掌子面前端工作区域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降低排风设备进风口高度以降低热蒸汽的上升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掌子面前端工作区域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进风设备的进风口与排风设备的出风口在隧道纵向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以避免排风设备排出的热蒸汽回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掌子面前端工作区域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进风设备和排风设备的相对风量以加强新风对排风设备排出的热蒸汽的引导效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掌子面前端工作区域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部分新风进行导向,使得该部分新风与蒸发的热蒸汽进行混合并一同通过排风设备的进风口吸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掌子面前端工作区域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作区域内设置排水设备,通过排水设备对由掌子面涌出的热水进行收集并排放至隧道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掌子面前端工作区域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隔热处理,以减少隧道地热与隧道内部、输送过程中的新风与隧道内部、排放过程中的热蒸汽与工作区域以及掌子面涌出的热水与隧道内部的热量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841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