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匹配核对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9003.0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6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杰;刘文辉;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柏玮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9/00;B25J19/02;G01D21/02;G08B21/24;G10L15/22;G10L1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柳岸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匹配 核对 机器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匹配核对机器人,属于医疗智能化领域。该机器人包括主体、头部和脚部:机器人通过与数据对接后,分析实验室中环境,分析潜在风险,通过语音模块向实验人员报警,如果未发现实验人员,将通过远程报警提醒通知到相关人员;机器人通过设置声源定位单元可对用户进行定位,运动组件再根据摄像模块获取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位置信息,驱动机器人运动到用户身边,由面部识别单元进行身份验证,并通过与服务器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获取信息,最后由语音播放模块实现与用户交互,实现完成用户指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智能化领域,涉及智能匹配核对机器人。
背景技术
IVF是试管婴儿的简称,又称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是分别将卵子和精子取出后,置于培养液内使其受精,再将胚胎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的过程。世界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被誉为继心脏移植成功后20世纪医学界的又一奇迹,激发了全球许多国家研究这一高新技术的热潮。
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量的机器人被设计和制造出来并运用于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生产类机器人多用于工厂的生产制造和物料运输等,如常见的智能机械臂、AGV机器人等。家庭服务类的机器人主要用于清洁卫生和人机互动等,如常见的扫地机器人、早教机器人、看护机器人等。但还没有一个适用于IVF实验室中的机器人,智能匹配核对机器人主要应用于IVF实验室中,是为了提高实验室效率,减少繁琐步骤,减少核对错误几率,减少实验室操作风险而做出的发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匹配核对机器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智能匹配核对机器人,包括主体、头部和脚部:
所述主体为液氮罐存储装置,用于放置样本;
所述液氮罐存储装置还设置有温度监测模块和液位监测模块;
所述头部包括用于驱动头部进行点头和转动的头部支架,以及摄像模块,语音模块;
其中,语音模块包括声源定位单元,摄像模块包括用于验证用户脸部特征信息的面部识别单元;
所述脚部包括与主框架下方连接的两个相对设置的轮架,与两轮架另一端连接的底板,底板上的驱动电机,底板上的转向电机,以及设置在驱动电机和转向电机上的轮组;
所述摄像模块包括用于测量视觉范围内的景物深度信息和轮廓信息的深度摄像单元,用于获取普通影像的主摄像单元;
所述头部设有深度学习模块,机器人通过摄像模块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建模,对机器人内部的硬件模块进行数据清洗,再进行物联建模;
机器人通过与数据对接后,分析实验室中环境,分析潜在风险,通过语音模块向实验人员报警,如果未发现实验人员,将通过远程报警提醒通知到相关人员;
机器人通过设置声源定位单元可对用户进行定位,运动组件再根据摄像模块获取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位置信息,驱动机器人运动到用户身边,由面部识别单元进行身份验证,并通过与服务器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获取信息,最后由语音播放模块实现与用户交互,实现完成用户指令。
可选的,所述机器人还包括设置在头部支架上的显示模块,显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操作界面和样本信息;
所述显示模块还包括设置在头部支架上的投影单元,投影单元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投放图文和影像信息;
所述摄像模块还包括与主摄像单元和深度摄像单元连接的体感识别单元,用于识别用户的体态和手势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柏玮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柏玮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90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