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型勾线的渲染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09480.7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4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熊鑫;丁许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幻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5/00 | 分类号: | G06T15/00;G06T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曾军;李雪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型 勾线 渲染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模型勾线的渲染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对待渲染模型的凹线执行预处理操作,得到预处理模型,其中,凹线是在待渲染模型的正面上夹角小于目标角度的两个面相交形成的线;渲染预处理模型的正面模型;对预处理模型上的顶点进行偏移,得到偏移模型,其中,预处理操作使得偏移模型在凹线处形成允许被渲染出的凹线面;渲染偏移模型的反面模型,其中,反面模型在正面模型上形成正面模型的模型勾线。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在模型上的凹面处渲染出勾线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型勾线的渲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模型渲染技术中,有时需要对模型的勾线进行渲染,勾线是能够勾勒出模型轮廓的线。但目前渲染勾线的方式只能够渲染出模型边缘上的勾线,对于模型内部存在凹面的情况却无法渲染出凹面的勾线,严重影响了模型的显示效果。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型勾线的渲染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在模型上的凹面处渲染出勾线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型勾线的渲染方法,包括:
对待渲染模型的凹线执行预处理操作,得到预处理模型,其中,所述凹线是在所述待渲染模型的正面上夹角小于目标角度的两个面相交形成的线;
渲染所述预处理模型的正面模型;
对所述预处理模型上的顶点进行偏移,得到偏移模型,其中,所述预处理操作使得所述偏移模型在所述凹线处形成允许被渲染出的凹线面;
渲染所述偏移模型的反面模型,其中,所述反面模型在所述正面模型上形成所述正面模型的模型勾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模型勾线的渲染装置,包括:
预处理模块,用于对待渲染模型的凹线执行预处理操作,得到预处理模型,其中,所述凹线是在所述待渲染模型的正面上夹角小于目标角度的两个面相交形成的线;
第一渲染模块,用于渲染所述预处理模型的正面模型;
偏移模块,用于对所述预处理模型上的顶点进行偏移,得到偏移模型,其中,所述预处理操作使得所述偏移模型在所述凹线处形成允许被渲染出的凹线面;
第二渲染模块,用于渲染所述偏移模型的反面模型,其中,所述反面模型在所述正面模型上形成所述正面模型的模型勾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对待渲染模型的凹线执行预处理操作,得到预处理模型,其中,凹线是在待渲染模型的正面上夹角小于目标角度的两个面相交形成的线;渲染预处理模型的正面模型;对预处理模型上的顶点进行偏移,得到偏移模型,其中,预处理操作使得偏移模型在凹线处形成允许被渲染出的凹线面;渲染偏移模型的反面模型,其中,反面模型在正面模型上形成正面模型的模型勾线的方式,通过对待渲染模型的凹线执行预处理操作,使得对预处理模型上的顶点进行偏移得到的偏移模型上形成凹线面,该凹线面能够在渲染时被渲染出,从而在渲染偏移模型的反面模型时在凹线上也能够形成模型勾线,达到了在正面模型的边缘和凹面上均形成勾线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在模型上的凹面处渲染出勾线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在模型上的凹面处渲染出勾线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幻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幻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94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睫毛膏容器
- 下一篇:智能资金归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