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嵌触控模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9835.2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2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芹;黄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H01L2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嵌触控 模组 及其 驱动 方法 面板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内嵌触控模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面板,涉及触控技术领域,所述内嵌触控模组包括像素电路以及位于基板与像素电路的膜层之间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为透明电极层,像素电路和触控电极均与电源信号线连接,触控电极和像素电路共用电源信号线;在显示阶段,电源信号线用于驱动像素电路;在触控阶段,电源信号线当作触控信号传输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嵌触控模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触控显示屏是对触控单元单独制作,再通过光学透明胶将触控单元贴合在OLED上形成完整的触控显示屏,这样制作的显示屏整体厚度较大,同时,由于显示驱动电极与触控电极位于不同的层上,需要将驱动电极走线与主板连接,成本较高。将触控模块与显示驱动电路集成设计使OLED触控显示屏变轻薄、生产成本降低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有OLED内嵌(incell)技术使用阴极作为触控电极,并采用互容式设计,存在以下缺点:阴极的图案化对发光层有影响,对阴极的导电性要求高,触控阶段不发光,对亮度有影响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触控模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面板,触控电极与像素电路的电源信号线通过通孔连接,利用像素电路的电源信号线作为触控电极的触控信号传输线,实现了像素电路的电源信号线和触控信号传输线的共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嵌触控模组,包括像素电路以及位于基板与像素电路的膜层之间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为透明电极层,像素电路和触控电极均与电源信号线连接,触控电极和像素电路共用电源信号线;
在显示阶段,电源信号线用于驱动像素电路;
在触控阶段,电源信号线当作触控信号传输线。
优选地,所述触控电极由多个触控电极块构成,相邻触控电极块之间具有缝隙;每个触控电极块由多个像素电路单元组成,至少有1个像素电路单元具有通孔将电源信号线与触控电极块连接起来;其中,每个触控电极块中至少有一条电源信号线用作触控信号传输线。
优选地,所述电源信号线为数据电压信号线或参考电压信号线。
优选地,当电源信号线为数据电压信号线时,每个触控电极块中只有一条电源信号线用作触控信号传输线。
优选地,当电源信号线为参考电压信号线时,每个触控电极块中至少有一条电源信号线用作触控信号传输线。
优选地,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一电容以及发光二极管;
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入第一扫描信号,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通路端连接数据电压信号线,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通路端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和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通路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极板和高电平,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通路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低电平;
其中,数据电压信号线既可用于驱动像素电路,也可当作触控信号传输线。
在显示阶段,数据电压信号线用于驱动像素电路;在触控阶段,数据电压信号线当作触控信号传输线。
优选地,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第四薄膜晶体管、第五薄膜晶体管、第二电容以及发光二极管;
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输入第一扫描信号,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一通路端连接数据电压信号线,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二通路端连接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和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98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组件电路、光伏组件及光伏电站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清洁装置及切割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