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银纳米团簇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10300.7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8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詹才宏;蒋战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C1/32;C07C11/22;C07C15/48;B82Y20/00;B82Y40/00;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齐宝玲 |
地址: | 321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纳米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纳米团簇,尤其涉及一种荧光银纳米团簇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独创性地通过将炔银前驱体AgC≡CR(R为叔丁基、苯基、带有取代基的苯基)、银盐(AgNO3、AgSbF6、AgPF6、AgBF4、AgClO4、AgCH3COO、AgCF3COO或AgCF3SO3)及微量氯离子混合后,在还原剂作用下反应得到荧光银纳米团簇合物。本发明公开合成的银纳米团簇不仅结构丰富可调,为一个“杨桃”结构的巨型银纳米团簇,而且其在室温下能够发射出明亮的红光,以利用其高稳定发光特性,将其应用于生物光学标记中非常具有实际价值,值得市面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纳米团簇,具体涉及一种荧光银纳米团簇及其合成方法与其在生物光学标记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金属纳米团簇的尺寸在零点几到十纳米的范围,不同于传统的大金属颗粒,具有诸多的性能,主要表现在量子尺寸效应、极高的表面原子分布及高比表面积。因银纳米团簇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独特的性能,使其在发光及催化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
然而,目前大多数银纳米团簇仍存在结构及组成不确定、室温发光微弱的问题,难以利用其特异的光学、催化、电化学、磁性等性质,使其在发光与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因此,开发一种结构及组成明确,且在室温下发射明亮红光的银纳米团簇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荧光银纳米团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荧光银纳米团簇,所述银纳米团簇为[Ag148Cl56(RC≡C)60]X5,且所述银纳米团簇的分子结构如下所示:
其中,R为叔丁基;X为SbF6-。
进一步的,[Ag148Cl56(RC≡C)60]5+为阳离子基团,且所述阳离子基团结构如下所示: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银纳米团簇合物的结构中银金属核心含有氯离子,该技术要点在现有技术文献中从未报道。并通过单晶X衍射确定了高核银纳米团簇的结构为:[Ag148Cl56(RC≡C)60]X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03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