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疏水型导热粘结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11480.0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4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邵萌;段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伟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055 | 分类号: | H01F1/055;H01F41/02;C08L63/00;C08L27/06;C08K13/06;C08K9/06;C08K3/22;C08K3/28;C08K3/38;C09K5/14;C08G59/50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余鹏锦 |
地址: | 337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水 导热 粘结 磁性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水型导热粘结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疏水型导热粘结磁性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Sm‑Co‑Fe‑Zr纳米复相永磁材料40~50份、粘结树脂20~30份、导热填料10~20份、助剂5~10份;所述粘结树脂由环氧树脂和三元氯醋树脂,按1:(0.2~0.4)的重量配比混合而成;所述导热填料为氮化铝和二硼化钛混合物。制备时,按配比将各组分通过混合、球磨、螺旋挤压、热压成型过程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的疏水型导热粘结磁性复合材料具有疏水性好、导热率高、磁力性质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磁性材料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疏水型导热粘结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粘结磁体以其性价比高、形状自由度大和尺寸精度高等优势在电机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粘结磁体中的永磁材料大多为合金所制,化学性质极其活泼,在潮湿的空气或者在其他的腐蚀环境中很容易被氧化和腐蚀。因此,往往采用电镀或电泳沉积等方法来提高磁体的耐腐蚀性能。由于粘结磁体是通过将磁粉与高分子树脂混合,采用模压或注射成型的方法来制备,存在产品导热性差、致密度低、孔隙率大等缺点。尤其是当磁体形状不规则时,由于存在比较明显的尖端放电和边缘效应等因素,通过电镀或电泳沉积的方法,在磁体表面得到一层均匀致密的镀层并不容易。而且在电镀或电泳沉积过程中,镀液容易通过孔隙渗入磁体内部,若磁体的前处理和后处理不恰当,必将会加速磁体腐蚀,影响磁体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疏水型导热粘结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优质磁性材料纳米复相永磁材料,通过与疏水性能好的粘结树脂和偶联剂、疏水增强剂、固化剂、导热填料,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疏水性好、导热率高、磁力性质强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疏水型导热粘结磁性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Sm-Co-Fe-Zr纳米复相永磁材料40~50份、粘结树脂20~30份、导热填料10~20份、助剂5~10份。
进一步地,粘结树脂由环氧树脂和三元氯醋树脂,按1:(0.2~0.4)的重量配比混合而成。
进一步地,导热填料由氮化铝和二硼化钛,按1:(0.1~0.3)的重量配比混合而成。
进一步地,助剂包括偶联剂、疏水增强剂和固化剂。
本发明中所用的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本发明中所用的疏水增强剂为氧化锌。
本发明中所用的固化剂为2-乙基-4-甲基咪唑。
进一步地,助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偶联剂、疏水增强剂和固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例为(2%~6%):(1%~3%):(0.5%~3%)。
进一步地,纳米复相永磁材料的粒径大小为0.1~10μm。
进一步地,氮化铝的粒径大小为50~100μm,二硼化钛的粒径大小为0.1~5μm。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疏水型导热粘结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方称取纳米复相永磁材料,真空干燥后,置于乙醇溶液中超声分散20~30min,再加入硅烷偶联剂,继续超声分散10~20min,静置60~80min后,真空干燥;所述乙醇溶液浓度为按质量百分比计为75%~95%;
(2)将经步骤1干燥后的纳米复相永磁材料、粘结树脂和疏水增强剂,搅拌混匀,再加入固化剂混匀后置于球磨机中,以100~120r/min的转速球磨60~80min;
(3)将经步骤2球磨后的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温度为180~200℃,挤出转速为250~350r/min,得共混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伟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伟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14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智能指环的内容识别及处理方法
- 下一篇:智能自控式农林作物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