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辐射橡胶粉连续生产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2075.0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5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宋勇;姚刘昌;刘学;夏广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锐达橡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74 | 分类号: | B29B7/74;B29B7/82;C08J11/20;C08J11/28;C08L95/00;C08L17/00;C08L1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周勇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辐射 橡胶 连续生产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辐射橡胶粉连续生产系统,包括原料模块、混合模块、微波辐射加热模块、温控模块、计量模块以及风力输送模块;原料模块,包括原料盒、主料盒以及辅料盒,所述原料盒、主料盒以及辅料盒均与混合模块输送连接;混合模块,包括高速混合搅拌机和低速混合搅拌机,微波辐射加热模块,包括多组微波辐射管和加热谐振腔及内衬四氟螺旋输送系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微波辐射橡胶粉连续生产方法。本发明得到的改性橡胶粉与基质沥青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使含有该改性活化胶粉的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耐老化性能以及储存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性橡胶粉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波辐射橡胶粉连续生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道路交通的发展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普通沥青混凝土不能很好的解决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之间的矛盾,我国沥青路面出现了较多的车辙和开裂早期破坏现象,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效率。聚合物改性沥青因其优异的高低温性能,是公认的优良路面材料,通过添加聚合物来改善基质沥青的性能已被业内广泛认可,但是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价格昂贵造成较高的改性沥青材料成本,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更经济、性能更优异的沥青改性剂,用以替代SBS。
随着废轮胎综合利用产业的推动及路面结构研究的深入,胶粉改性沥青作为一种新型道路铺面材料,能显著改善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开裂性能,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公路工程建设中。
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09575343 A的一种硫化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分检;清洗;切块:将大块废旧硫化氢化丁腈橡胶或制品切成尺寸为30~80mm的小块;水煮:用流动沸水水煮3~10h,清除废旧硫化氢化丁腈橡胶或制品内的有害物质;干燥;破碎:剪切破碎成粒径为2.5mm±0.5mm的粗胶粒;粗胶粒送入混合搅拌器,加入复合助剂,充分混合均匀后,送入粉碎机中粉碎细化,胶粒粉碎细化与硫化胶粉增容处理同时完成,经细度分级器进行细度分级后,即得到符合细度要求已经完成增容处理的硫化胶粉成品。
对于上述产出的硫化胶粉,通常都是使用于改性沥青的生产,但是我们所用的废橡胶粉大多为硫化胶粉,聚合物分子间已通过硫等一些原子进行交联,在改性沥青中胶粉是以微小颗粒分散在基质沥青之中,表面通过吸收沥青中的油分溶胀而与沥青相结合,形成的改性沥青属于非均相体系,在高温储存时,硫化胶粉在沥青中很容易发生离析,存储稳定性差,不易长时间存储及长距离运输,并且,采用硫化胶粉进行改性沥青进行生产加工的方法,这种方法生产时间长,温度高,废气量大,能耗高,已经达不到清洁安全生产要求,所以,我们在此提出一种生产改性活化橡胶粉的生产设备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辐射橡胶粉连续生产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波辐射橡胶粉连续生产系统,包括原料模块、混合模块、微波辐射加热模块、温控模块、计量模块以及风力输送模块;
原料模块,包括原料盒、主料盒以及辅料盒,所述原料盒、主料盒以及辅料盒均与混合模块输送连接;
混合模块,包括高速混合搅拌机和低速混合搅拌机,所述高速混合搅拌机和低速混合搅拌机之间连接设置有气动卸料阀门,所述原料盒、主料盒以及辅料盒中的原料输送进入高速混合搅拌机,所述高速混合搅拌机输出连接于低速混合搅拌机上,所述低速混合搅拌机输出端与微波辐射加热模块传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锐达橡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锐达橡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20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