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包覆材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12213.5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1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森祥基;三宅秀幸;吉野路英;岩尾祥平;江户正和;杉本尚规;本间伸洋;山田诏悟;寺本勇树;外山猛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铝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B23K35/28 | 分类号: | B23K35/28;B23K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桂霞;李志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包覆材 | ||
1.一种铝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包覆材为在芯材的一面配置牺牲材料且在另一面配置Al-Si-Mg-Bi系钎料而成的3层的铝合金包覆材,所述Al-Si-Mg-Bi系钎料以质量%计含有Si:6.0~14.0%、Mg:0.05~1.5%、Bi:0.05~0.25%、Sr:0.0001~0.1%,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且,在成分含量的质量%中,满足(Bi+Mg)×Sr≤0.1的关系,
关于所述Al-Si-Mg-Bi系钎料中所包含的Mg-Bi系化合物,在钎焊前的表层面方向的观察中,以当量圆直径计具有0.1μm以上且小于5.0μm的直径的Mg-Bi系化合物在每10000μm2视野中存在多于20个,并且,具有5.0μm以上的直径的Mg-Bi系化合物在每10000μm2视野中为小于2个,
进而,所述芯材以质量%计含有Mn:0.9~1.7%、Si:0.2~1.0%、Fe:0.1~0.5%、Cu:0.08~1.0%,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材进一步含有Mg:0.1~0.7%,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材进一步含有Ti:0.05~0.3%,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材进一步含有Ti:0.05~0.3%,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
进而,钎熔融温度下的钎料表面的Mg浓度在0.15~1.0%的范围,
所述Mg浓度为通过截面方向的EPMA分析而得到的从钎料表面至5μm 的范围的平均Mg浓度,所述Mg浓度的单位为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牺牲材料以质量%计含有Zn:0.2~6.0%、Mn:0.3~1.3%、Si:0.2~0.8%、Mg:0.02~0.3%、Fe:0.2~0.8%、Cr:0.05~0.5%、Ti:0.05~0.3%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进而,钎焊后的牺牲材料表面的Cu浓度为0.12重量%以下,
所述Cu浓度为通过截面方向的EPMA分析而得到的从钎料表面至5μm 的范围的平均Cu浓度,所述Cu浓度的单位为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牺牲材料以质量%计含有Zn:0.2~6.0%、Mn:0.3~1.3%、Si:0.2~0.8%、Mg:0.02~0.3%、Fe:0.2~0.8%、Cr:0.05~0.5%、Ti:0.05~0.3%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进而,钎焊后的牺牲材料表面的Cu浓度为0.12重量%以下,
所述Cu浓度为通过截面方向的EPMA分析而得到的从钎料表面至5μm 的范围的平均Cu浓度,所述Cu浓度的单位为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铝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未经三菱铝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221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噁唑啉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具有布置在罐中的立式泵的泵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