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血压辅助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13200.X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8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张锐;张辉;张鲲鹏;韩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A61H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血压 辅助 治疗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血压辅助治疗装置,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支撑部,及分别与支撑部连接的搓揉部、限位部;支撑部包括套接在眼镜镜腿上的固定环,固定环上部连接支架,支架的架体上分别连接搓揉部和限位部,限位部设置在人耳前侧,搓揉部设置在人耳的耳背一侧;限位部包括作为主体的垫块,限位部朝向耳朵的一面为弧形面;垫块中部贯穿设置垫块转轴,垫块转轴竖直设置,垫块和垫块转轴转动连接,垫块转轴上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可以通过搓揉组件对降压沟进行不同模式的按摩,根据使用者需求可以简单切换工作形式,且本方案使用方便,通过结合眼镜这种常用机构,减轻对耳朵需求的支撑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血压辅助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血压已经成为中老年常见疾病,在我国约每3位成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而随着现代饮食的影响,高血压患者患病的平均年龄还呈现降低的趋势,已开始出现三十至四十岁的高血压患者。
鉴于该病症的广泛性,高血压的危害在此不再赘述。而对于高血压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作息习惯调整也是颇为重要的。除此之外,中医疗法也逐渐被发现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存在很好的疗效。在《针法灸法学》记载,降压沟耳穴,别名耳背沟,位于耳壳背面,在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主干,在耳背呈“Y”字形的凹陷沟部,分为上、中、下三段。主治高血压,皮肤瘙痒症等。可以通过日常按摩揉搓降压沟来实现对于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部顾问李智曾经指出,按摩降压沟可以间接刺激脊神经,对脏腑有一定调理作用,其综合的效果能够起到降压作用。而对于降压沟常见的按摩动作是揉搓和夹捏两种手法。目前并没有针对降压沟也就是耳背沟的可动式按摩装置。而大部分是采用佩戴式的磁疗刺激穴位的按摩形式,其见效较慢。这一情况也是受限于耳朵本身为一软骨组织,其自身能以作为力的承受点,不同于一般的按摩垫等按摩器械,可以将人体自身的某一个部位作为力反向施加结构,在机械按摩机构的运动下,通过人体自重起到和按摩机构结合,从而刺激穴位的作用。对于耳朵这一软骨组织来说,传统的按摩器械难以结合性的应用到降压沟的按摩上。
而现有的一些按摩装置,大多是采用罩扣或者套挂的形式来和耳朵的结构结合,一方面这一结构对于佩戴者来说,考虑到切实的按摩效果,所以需要有足够的夹持力,这就可能导致佩戴不适。而另外一方面问题,因为是完全罩扣在耳部的,所以就导致按摩机构的施力完全有耳部承担,如前所说,耳朵本身是一个不易提供足够支撑力的软骨组织,这也就极可能导致耳朵在按摩机构运动时跟随机构的运动而晃动,从而会减弱按摩机构施加的按摩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分散按摩降压沟时对耳朵需求支撑力的高血压辅助治疗装置。
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支撑部,及分别与支撑部连接的搓揉部、限位部;
所述支撑部包括套接在眼镜镜腿上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部连接支架,支架的架体上分别连接所述搓揉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人耳前侧,所述搓揉部设置在人耳的耳背一侧;
所述限位部包括作为主体的垫块,所述限位部朝向耳朵的一面为弧形面;所述垫块中部贯穿设置垫块转轴,所述垫块转轴竖直设置,所述垫块和垫块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垫块转轴上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搓揉部包括可以转动的搓揉辊,所述搓揉部上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搓揉部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上下两根牵拉绳与所述镜腿靠近镜片的一端连接,所述上牵拉绳一端与所述镜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搓揉部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下牵拉绳一端与所述镜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搓揉部的下部固定连接。
优选为,所述固定环上固定设置主支杆,所述主支杆连接主支架;
所述主支架为“7”字形,所述主支架的竖直杆杆体上开设有贯通的插孔,所述插孔与所述主支杆对应,所述主支架通过该插孔与所述主支杆插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32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