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调整机器人运行速度的轨迹规划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13688.6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5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郭庆洪;邰文涛;吴自翔;于振中;李文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调整 机器人 运行 速度 轨迹 规划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动态调整机器人运行速度的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规划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全程运动学约束,当前速度、当前加速度以及当前速度约束,设计一个加速度置零运动,使得经此运动后,加速度为0并且能够满足当前速度约束,获得的加速度置零运动的急动度变化律作为第一急动度变化律;
步骤二:对加速度置零运动后的状态转移到目标状态的过程进行规划,获取第二急动度变化律,其中,所述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和位置;
步骤三:组合第一急动度变化律和第二急动度变化律,获取由当前状态转移到目标状态的第三急动度变化律,对第三急动度变化律进行连续积分得到加速度、速度以及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完成由当前状态转移到目标状态的轨迹规划;
所述步骤一中,全程运动学约束为:最大允许加速度大小amax,最大允许急动度大小Jmax;当前速度约束为:最大允许速度vmax且速度大于等于零;
所述步骤一,包括:
若当前速度约束能满足,所获取的第一急动度变化律Jt1为:
其中,Jmax是最大允许急动度,ai为当前加速度;
若当前速度约束不能满足,且当时,所获取的第一急动度变化律Jt1为:
其中,vmax为最大允许速度,am表示速度变化到vmax时的加速度且vi为当前速度,vc表示急动度保持Jmax一段时间(amax+ai)/Jmax之后达到的速度且
当时,所获取的第一急动度变化律Jt1为:
其中,vc1表示加速度由ai按照最大允许急动度Jmax线性减小到ac时的速度且vc2表示加速度由ai按急动度-Jmax线性减小到-amax,再按照最大允许急动度Jmax线性增加到ac时的速度,且am1为vc2vmax≤vc1整个过程中达到的最小加速度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调整机器人运行速度的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速度约束能满足包括:若逻辑表达式为真,则当前速度约束不能满足;其中,∨为逻辑或符号,∧为逻辑与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调整机器人运行速度的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速度约束不能满足包括:若逻辑表达式为假,则当前速度约束能满足;其中,∨为逻辑或符号,∧为逻辑与符号。
4.一种动态调整机器人运行速度的轨迹规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规划装置包括:
第一急动度变化律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全程运动学约束,当前速度、当前加速度以及当前速度约束,设计一个加速度置零运动,使得经此运动后,加速度为0并且能够满足当前速度约束,获得的加速度置零运动的急动度变化律作为第一急动度变化律;
第二急动度变化律获取模块,用于对加速度置零运动后的状态转移到目标状态的过程进行规划,获取第二急动度变化律,其中,所述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和位置;
轨迹规划模块,用于组合第一急动度变化律和第二急动度变化律,获取由当前状态转移到目标状态的第三急动度变化律,对第三急动度变化律进行连续积分得到加速度、速度以及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完成由当前状态转移到目标状态的轨迹规划;
所述全程运动学约束为:最大允许加速度大小amax,最大允许急动度大小Jmax;当前速度约束为:最大允许速度vmax且速度大于等于零;
所述第一急动度变化律获取模块,还用于:
若当前速度约束能满足,所获取的第一急动度变化律Jt1为:
其中,Jmax是最大允许急动度,ai为当前加速度;
所述第一急动度变化律获取模块,还用于:
若当前速度约束不能满足,且当时,所获取的第一急动度变化律Jt1为:
其中,vmax为最大允许速度,am表示速度变化到vmax时的加速度且vi为当前速度,vc表示急动度保持Jmax一段时间(amax+ai)/Jmax之后达到的速度且
当时,所获取的第一急动度变化律Jt1为:
其中,vc1表示加速度由ai按照最大允许急动度Jmax线性减小到ac时的速度且vc2表示加速度由ai按急动度-Jmax线性减小到-amax,再按照最大允许急动度Jmax线性增加到ac时的速度,且am1为vc2vmax≤vc1整个过程中达到的最小加速度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未经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368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厨卫灯的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力工程配电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