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温度检测报警的分离式阵列计算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3866.5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1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富倩;郭秀娟;张伟杰;岳俊华;范小鸥;王旭;吕冬梅;赵越;郑琦;陈伟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13/00 | 分类号: | G01K13/00;G01K1/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张燕 |
地址: | 130118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温度 检测 报警 分离 阵列 计算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温度检测报警的分离式阵列计算机,包括阵列计算机、温度检测系统和风冷机组,温度检测系统安装在阵列计算机的分离式磁盘组柜上,温度检测系统中的主控模块与阵列计算机连接,实现信息交互,风冷机组安装在阵列计算机的分离式磁盘组柜上,风冷机组中的控制模块与阵列计算机连接,实现信息交互,风冷机组上的扇叶从阵列计算机的分离式磁盘组柜内部上方向下吹风。本发明具有通过温度检测系统检测磁盘组柜内的温度,根据检测温度控制风冷机组的开启,间歇性的开启能够节约电力资源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磁盘组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实现温度检测报警的分离式阵列计算机。
背景技术
阵列计算机又称为并行处理机、SIMD计算机。其核心是一个由多个处理单元构成的阵列,用单一的控制部件来控制多个处理单元对各自的数据进行相同的运算和操作。
阵列处理器从PE互连结构的角度可以分成四种原型:线性阵列处理器,方形阵列处理器,金字塔型处理器,超立方体处理器。
1971年发明的处理器芯片起着定义计算机的作用,从此,计算机是按照处理器芯片的发展而演变的,是芯片上的计算机。1987年人们提出了系统芯片的概念,研究如何将计算机的系统设计都转移到系统芯片设计上来,将起到换代的作用。系统芯片已有总线互连的MP系统芯片与网络互连的AP系统芯片。现在,又从数据流动的计算模式、并行计算的阵列芯片、应用演变的数学技术、以及硅基芯片的制造技术等4个方面的统一,研究了阵列处理器系统芯片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如何设计一种统一体系结构的阵列处理器系统芯片,简称APU系统芯片。
阵列计算机分离式的磁盘组柜通过全天候的吹风实现降温,这样会对风冷机组造成一定的负荷,同时全天候的开启也会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温度检测报警的分离式阵列计算机,具备通过温度检测系统检测磁盘组柜内的温度,根据检测温度控制风冷机组的开启,间歇性的开启能够节约电力资源的优点,解决了阵列计算机分离式的磁盘组柜通过全天候的吹风实现降温,这样会对风冷机组造成一定的负荷,同时全天候的开启也会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温度检测报警的分离式阵列计算机,包括阵列计算机、温度检测系统和风冷机组,温度检测系统安装在阵列计算机的分离式磁盘组柜上,温度检测系统中的主控模块与阵列计算机连接,实现信息交互,风冷机组安装在阵列计算机的分离式磁盘组柜上,风冷机组中的控制模块与阵列计算机连接,实现信息交互,风冷机组上的扇叶从阵列计算机的分离式磁盘组柜内部上方向下吹风。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阵列计算机主要包括网络交换机、磁盘组、PC转接器和计算机外设,网络交换机、磁盘组、PC转接器和计算机外设之间均通过以太网路实现连接,网络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直接与磁盘组相连,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网络交换机在端口上接受发送过来的数据帧,根据帧头的目的MAC地址查找MAC地址表然后将该数据帧从对应端口上转发出去,从而实现数据交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温度检测系统包括主控模块、温度获取模块、按键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主控模块主要有单片机STC12C5A08S2,单片机上的电源引脚分别接电源正极和接地,时钟引脚接时钟电路,复位引脚接复位电路,控制引脚接地址锁存允许端口,I/O端口引脚接单片机和阵列计算机的磁盘组,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温度获取模块主要有温度传感器DS18B20,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第一个管脚接地,第三个管脚接VCC,第二个管脚与单片机STC12C5A08S2的P1.5口连接;按键控制模块的四个按键下端接地,上端接单片机;显示模块由四个数码管组成,单片机P0口作为要显示的数据口,与数码管8个片选管脚对应连接。其余四个管脚接与位选电路对应连接;报警模块采用三极管驱动蜂鸣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大学,未经吉林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38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