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MA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4567.3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1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8 | 分类号: | G06F1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丁曼曼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济南市自由贸易试验***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ma 传输 方法 相关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DMA传输方法,多个外围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根据每个外围设备发送的传输请求对这些外围设备均配置对应的传输通道,然后当外围设备接收到分片长度的数据时即启动对应传输通道,将该分片长度的数据进行传输,当传输结束后就可以对下一个接收到对应分片长度的数据进行传输,并非通过传输通道的传输长度,实现分片传输,避免接收设备和外围设备产生等待,提高传输效率。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DMA传输方法、DMA传输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DMA传输方法、DMA传输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计算机设备中传输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对数据传输的速度也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直接对存储设备进行读取的数据传输方式,提高效率。该传输放置即为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存储器访问),是指外围设备不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直接与系统内存交换数据的接口技术。在数据传输中,CPU完全不参与。数据的传送速度,取决于存储器和外设的工作速度。DMA技术提升传输速度,降低CPU负载,CPU只需访问MEM(Memory存储)。
现有技术中,各外围设备的接收、发送方向,需要较大的接收缓存、发送缓存;或者使用小缓存,P2M方向需要等到外围设备数据,M2P方向容易反压DMAC(DMA Controller DMA控制器);P2M(Peripherals to Memory外围设备到存储)方向,DMAC长时间传输数据到某个外围设备上,如果缓存不够大,外围设备速率慢,造成DMAC等待外围设备数据,影响传输性能。DMAC要传输的数据流量部分时间峰值较大,部分时间没有流量,流量不均衡,也影响传输性能;M2P(Memory to Peripherals存储到外围设备)方向,DMAC长时间传输数据到某个外围设备上,如果缓存不够大,外围设备速率慢,造成DMAC被反压,暂停传输,影响传输性能。对其他有实时要求的外围设备有较大影响。
因此,如何提高DMA传输过程中对传输性能是本领技术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DMA传输方法、DMA传输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接收到传输请求时,对每个外围设备均配置对应的传输通道,然后在传输过程中通过分片长度进行数据传输,并非通过传输通道的传输长度,实现分片传输,避免接收设备和外围设备产生等待,提高传输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DMA传输方法,包括:
处理器接收到多个外围设备发送的传输请求,根据所述传输请求对所述多个外围设备配置对应的传输通道;
当任一外围设备接收到对应分片长度的数据时,DMA控制器启动该外围设备对应的传输通道,将所述数据进行传输;当所述数据传输完毕时,DMA控制器关闭该外围设备对应的传输通道;
对下一个接收到对应分片长度数据的外围设备执行所述DMA控制器启动该外围设备对应的传输通道,将所述数据进行传输,当所述数据传输完毕时,DMA控制器关闭该外围设备对应的传输通道的步骤,直至所有外围设备的数据传输完成。
可选的,处理器接收到多个外围设备发送的传输请求,根据所述传输请求对所述多个外围设备配置对应的传输通道,包括:
所述处理器接收到所述多个外围设备发送的传输请求,根据所述传输请求对所述多个外围设备分配对应的初级传输通道;
对每个初级传输通道配置传输源地址、目的地址、传输长度以及分片长度,得到每个外围设备对应的传输通道。
可选的,还包括:
每个外围设备收集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存放于缓存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45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