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宽粒径范围的气溶胶质谱进样装置及气溶胶质谱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15218.3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1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卓泽铭;杨俊林;吕金诺;蔡伟光;杜旭兵;苏柏江;谢芹惠;黄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49/04 | 分类号: | H01J49/04;H01J49/26;G01N15/1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修文 |
地址: | 5105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粒径 范围 气溶胶 质谱进样 装置 质谱仪 | ||
1.一种宽粒径范围的气溶胶质谱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宽粒径范围的气溶胶质谱进样装置包括:
气溶胶输送管、第一气溶胶聚焦件、第一缓冲管及临界孔板,所述气溶胶输送管的一端为气溶胶进样口,所述气溶胶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溶胶聚焦件相连,所述第一气溶胶聚焦件与所述第一缓冲管相连,所述第一缓冲管与所述临界孔板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气溶胶聚焦件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缓冲管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气溶胶聚焦件与两个以上所述第一缓冲管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气溶胶聚焦件与所述第一缓冲管交替连通设置于所述气溶胶输送管与所述临界孔板之间;
缓冲腔体、第二缓冲管、第二气溶胶聚焦件、第三缓冲管及第三气溶胶聚焦件,所述缓冲腔体一端与所述临界孔板相连通,所述缓冲腔体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缓冲管相连通,所述第二缓冲管与所述第二气溶胶聚焦件相连,所述第二气溶胶聚焦件与所述第三缓冲管相连,所述第三缓冲管与所述第三气溶胶聚焦件相连,所述第三气溶胶聚焦件用于将气溶胶颗粒送入到质谱真空检测机构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粒径范围的气溶胶质谱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溶胶聚焦件为空气动力学透镜或喷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粒径范围的气溶胶质谱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溶胶聚焦件为空气动力学透镜,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气溶胶聚焦件的孔径按照样品气溶胶的输送方向依次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宽粒径范围的气溶胶质谱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溶胶聚焦件为两个,靠近于所述气溶胶输送管的第一气溶胶聚焦件的孔径为2mm至3mm,另一个所述第一气溶胶聚焦件的孔径为1.5mm至2.5mm;所述第一气溶胶聚焦件的孔板厚度为0.4mm至0.6mm;所述第一缓冲管的内径为4mm至6mm,所述第一缓冲管的长度为不小于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粒径范围的气溶胶质谱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溶胶聚焦件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气溶胶聚焦件为空气动力学透镜或喷嘴;所述第二缓冲管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二气溶胶聚焦件与两个以上所述第二缓冲管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缓冲管与所述第二气溶胶聚焦件交替设置于所述缓冲腔体与所述第三缓冲管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粒径范围的气溶胶质谱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溶胶聚焦件为七个,七个所述第二气溶胶聚焦件按照样品气溶胶的移动路径依次分为第一级空气动力学透镜、第二级空气动力学透镜、第三级空气动力学透镜、第四级空气动力学透镜、第五级空气动力学透镜、第六级空气动力学透镜及第七级空气动力学透镜;所述第一级空气动力学透镜的孔径范围为17mm至22mm,所述第二级空气动力学透镜的孔径范围为12mm至16mm,所述第三级空气动力学透镜的孔径范围为9mm至13mm,所述第四级空气动力学透镜的孔径范围为6mm至11mm,所述第五级空气动力学透镜的孔径范围为5mm至8mm,所述第六级空气动力学透镜的孔径范围为4mm至6mm,所述第七级空气动力学透镜的孔径范围为3mm至5mm;所述第二气溶胶聚焦件的孔板厚度为0.4mm至0.6mm;所述第二缓冲管的内径为25mm至50mm,所述第二缓冲管的长度为不小于2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粒径范围的气溶胶质谱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宽粒径范围的气溶胶质谱进样装置还包括透镜套筒,两个以上所述第二气溶胶聚焦件、两个以上所述第二缓冲管、所述第三缓冲管及所述第三气溶胶聚焦件均设置于所述透镜套筒中,所述透镜套筒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缓冲腔体上,所述透镜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第三气溶胶聚焦件限位抵触,靠近于所述缓冲腔体的所述第二缓冲管与所述缓冲腔体限位抵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粒径范围的气溶胶质谱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溶胶聚焦件为阶梯式喷嘴或者锥形喷嘴;所述第三缓冲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缓冲管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三气溶胶聚焦件与所述第三缓冲管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缓冲腔体的内径不小于150mm,所述缓冲腔体的长度不小于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521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转接头和车辆
- 下一篇:车辆软件升级方法、车载终端和车辆及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