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人机快速巡检桥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5965.7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9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克肇;苏毅;许睿;张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6T7/00;G06T7/13;G06T7/194;G06T7/33;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无人机 快速 巡检 桥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人机快速巡检桥梁系统,涉及桥梁检测技术领域,将5G网络技术与无人机相结合对桥梁进行快速自主巡检,从而解决现有无人机在巡检桥梁过程中存在的数据传输问题,时延问题等,实现无人机巡检桥梁的自动化体系。其包括无人机平台、多功能地面站两部分。无人机平台包括无人机主体和无人机上所搭载模块群。搭载模块群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存储模块、飞行状态处理模块、5G网络通信模块。多功能地面站包括3D坐标建模子系统,无人机航线子系统、飞行控制子系统、桥梁缺陷检测子系统、桥梁缺陷报告子系统、VR子系统。该发明实现桥梁巡检过程的全自动化,节约了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大幅度提高桥梁巡检效率,提高巡检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人机快速巡检桥梁系统,涉及桥梁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也由此推动了基础设施维护领域的飞速发展。而在桥梁方面,据中国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我国现役桥梁总数超过百万,按照使用年限划分,属于“危桥”的比例已达到10%,40%的桥梁已进入“老龄化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桥梁后期的检测与维修加固。
传统桥梁常规检测有人工检测和检测车检测两种方式,人工检测包括肉眼观察以及望远镜检测,肉眼观察的方式检测人员安全性难以保障,效率低,人力投入大;望远镜检测的方式存在检测盲区,难度系数大,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对于检测车检测,存在资金投入大,存在检测盲区,效率低,适用性较为局限。
较之于传统的桥梁常规检测方法,现有的无人机检测桥梁的方式是通过人工控制无人机,规划无人机航线,拍摄桥梁经常性检测点的细节,并将拍摄的照片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站的监控屏幕,由检测人员判断是否存在桥梁缺陷。
该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安全性和检测效率,节约人力,极大地节省了开支,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现有无人机桥梁检测仅仅局限于桥梁局部细节,缺乏对桥梁整体结构的判断,造成对桥梁的误判断;第二,现有的无人机检测桥梁的方式太过于依赖无人机的控制人员的能力,很容易发生坠机事件,增加成本;第三,无人机所拍摄的桥梁细部数据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存在数据传输缺失问题以及时延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人机快速巡检桥梁系统,实现自动化的无人机巡检桥梁体系,减少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盲区,实现对桥梁结构的整体判断,并解决数据传输问题和时延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人机快速巡检桥梁系统,包括无人机平台和多功能地面站。其中,无人机平台包括无人机主体和搭载模块群;多功能地面站包括3D坐标建模子系统,无人机航线子系统、飞行控制子系统、桥梁缺陷检测子系统、桥梁缺陷报告子系统和VR子系统。无人机平台数量根据桥梁结构实际情况进行选用,这里拟采用四架,分别是无人机A、无人机B、无人机C、无人机D,这四架无人机搭载同样的模块群。无人机A、B 分别用于被检测桥梁的左侧、右侧及周边地形数据的采集;无人机B、C分别用于桥梁左侧、右侧的结构检测。
本发明所述的搭载模块群由图像采集模块、存储模块、飞行状态处理模块、5G网络通信模块组成;图像采集模块由长焦镜头、短焦镜头和红外镜头组成,长焦镜头、短焦镜头、红外镜头相互独立,三种相机可通过多功能地面站分别控制,采用倾斜摄影的方式采集桥梁结构数据,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存储模块与搭载模块群的图像采集模块、飞行状态处理模块、 5G网络通信模块有线连接,存储倾斜摄影得到的桥梁数据和无人机飞行状态数据;飞行状态处理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和GPS定位导航模块,其中,传感器模块采集距离数据,确保无人机与桥梁保持至少0.5m的安全距离,GPS定位导航模块确定无人机的航向,位置等信息,并将无人机的飞行状态数据传输至存储模块;5G网络通信模块包括前置导频和新型帧结构,5G 网络通信模块与存储模块相连,传输存储模块存储的数据并接收多功能地面站发送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59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