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旱荒漠区砂铁矿山迹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7388.5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7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燕;刘永萍;吴天忠;罗青红;宁虎森;江晓珩;海妮肯·山台;雷春英;黄兰兵;苟林;师庆东;李诚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新疆永林水草生态研究有限公司;新疆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00;A01G24/10;A01G24/22;A01G24/35;A01G24/30;A01B79/02;E21C41/32 |
代理公司: | 亳州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7 | 代理人: | 左德忠 |
地址: | 830022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旱 荒漠 砂铁 矿山 迹地 生态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荒漠区砂铁矿山迹地的生态修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砂铁矿山迹地分区,分区域进行地表形态恢复;(2)构建适宜修复区域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制备生态修复人工种子库;(3)人工种子库进行无人机飞播;(4)播种后定期对修复区域进行维护和监测。该方法的人工种子库材料容易获得,成本低,抗旱修复基质能够提高植物种子发芽并促进幼苗期的生长,无人机飞播效率高,节约大量人力成本,适合在干旱荒漠区砂铁矿山迹地进行生态修复的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干旱荒漠区矿山迹地生态恢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旱荒漠区砂铁矿山迹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矿山生态修复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生态意义。
干旱荒漠区是指我国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以荒漠植被为标志的广大区域,包括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东疆盆地,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面积约占我国国土的20%,该区域植物种类稀少,生态系统脆弱,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重要区域。干旱荒漠区的生物多样性是在极端自然条件和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对保持水土,减弱风蚀,维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得到恢复。
干旱荒漠区矿产资源无序开发对其生态系统的破坏是致命的,因此,干旱荒漠区矿山迹地生态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矿区生态修复能够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对建设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修复是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规律,对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甚至社会文化要素进行控制,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从而使其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并能够自我维持,实现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干旱荒漠区砂铁矿山迹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可快速改善砂铁矿山迹地土壤结构,丰富该区域植物多样性,促进植被的恢复,使退化的生态系统达到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干旱荒漠区砂铁矿山迹地的生态修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砂铁矿山迹地分区,分区域进行地表形态恢复;
(2)构建适宜修复区域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制备生态修复人工种子库;
(3)人工种子库进行无人机飞播;
(4)播种后定期对修复区域进行维护和监测。
进一步的,步骤(1)中,砂铁矿山迹地分区的方法为:采矿坑和排土场作为重点修复区域,其他区域作为一般修复区域。
更进一步的,分区域进行地表形态恢复的方法为:重点修复区域的采矿坑先用矿区废料、建筑垃圾将底部填充压实,再用排土场的土料进行回填,回填后场地整饰平整;排土场去土后,顶部进行平地整饰,边坡进行修整,坡度小于20°;一般修复区域主要进行废弃房屋设施的拆除、废料垃圾的清运,完成后进行平整处理。
进一步的,步骤(2)中,构建适宜修复区域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方法为:调查周边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筛选出适宜生态修复区域的植物,构建适宜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更进一步的,制备生态修复人工种子库的方法为:按照适宜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将先锋植物、优势植物和抗旱修复基质混合,然后用种子丸粒化机进行大粒化处理,制得大粒化的人工种子库;所述抗旱修复基质包括天然钠基膨润土矿粉、黄腐酸钾矿粉、甘草废渣粉、高吸水树脂和多菌灵可湿粉。
进一步的,步骤(3)中,在秋季第一场雪后,利用无人机对人工种子库进行播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新疆永林水草生态研究有限公司;新疆大学,未经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新疆永林水草生态研究有限公司;新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73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穿戴式监测系统
- 下一篇:便携式人脸识别图像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