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水水下采油树防拖网框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17421.4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3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莹莹;杨进;赵宏林;李楠;杨红飞;李育房;王宝富;汪聪;罗文涛;杨钟山;闫晴;陈幸;祝鸿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1/00 | 分类号: | E21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李晓红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水 水下 采油 拖网 框架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水水下采油树防拖网框架结构,包括下棱台框架、上棱台框架和固定结构;下棱台框架包括分布于四角的四个斜向下支撑腿,连接在四个斜向下支撑腿的底端的环形防沉板基础,固定连接在四个斜向下支撑腿顶端的中间环形平台,以及构成下棱台框架的四侧面的四个网状护栏;上棱台框架包括分布于中间环形平台的四角的四个斜向上支撑腿,顺次连接在四个斜向上支撑腿之间的四个镂空侧板,以及固定连接在四个上支撑腿的顶端以及四个镂空侧板的上缘的上平台,固定结构设置在下棱台框架的底部;本发明的框架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保护水下采油树不受渔网拖挂的影响,持续工作,保证整个生产系统的平稳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浅水水下采油树防拖网框架结构,属于水下生产设施领域。
背景技术
水下生产系统不论是在开发深水油气田,还是在开发浅水油气田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下油气开发领域。水下采油树作为水下生产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水下生产设施中的一种控制和调节油井生产的关键结构设备。随着海洋渔业捕捞方式及捕捞设备发展迅猛,处于渔业捕捞作业区的水下采油树,浅水区尤为明显,时刻受到渔网拖挂的威胁,渔网对水下采油树的拖挂,会对渔业捕捞和水下生产系统造成重大影响。一旦采油树出现故障,整个生产系统将无法顺利运转。因此,水下采油树防拖网框架设计至关重要。
现有的水下采油树防拖网框架是一个类似梯形棱台的结构,该结构通过借助棱台结构侧面的坡度实现拖网的可滑过功能,使得采油树不受渔网拖挂的影响。但是,现有水下采油树防拖网保护框架也存在多种弊端,例如:(1)其顶部为封闭的平面结构,虽能够避免掉落物的撞击,但无法避免掉落物的堆积;(2)四个支架腿并无尖端与限位结构,无法起到与海床的固定作用;(3)框架腿部无可折叠或伸缩结构,进行月池下放时所占空间较大;(4)框架的上部端部无开口结构,修井困难;(5)侧面没有ROV 机器人进入和操作空间;(6)结构整体几乎无镂空结构,水压影响较大,无法起到减重作用;(7)框架与海底存在过大间隙,海底到框架的过渡不连续,框架和海底之间的附着力低,框架置于海底的稳定性较差;(8)设计框架的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满足DNV标准规定的58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浅水水下采油树防拖网框架结构,该拖网框架结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弊端,保证水下采油树、乃至整个水下生产系统的平稳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浅水水下采油树防拖网框架结构,包括下棱台框架、上棱台框架和固定结构;下棱台框架包括分布于四角的四个斜向下支撑腿,连接在四个所述斜向下支撑腿底端的环形防沉板基础,固定连接在四个所述斜向下支撑腿顶端的中间环形平台,以及构成所述下棱台框架的四侧面并固定连接在对应侧的所述斜向下支撑腿、环形防沉板基础以及中间环形平台上的四个网状护栏;上棱台框架包括分布于所述中间环形平台四角的四个斜向上支撑腿,顺次连接在四个所述斜向上支撑腿之间的四个镂空侧板,以及固定连接在四个所述斜向上支撑腿顶端以及四个所述镂空侧板上缘的上平台;四个所述斜向上支撑腿的底端以及四个镂空侧板的下缘均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间环形平台上,所述上平台上留有修井口;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下棱台框架的底部,能够插置于海床泥面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为伸缩设置在四个所述斜向下支撑腿内的四个支腿和/或均匀布设在所述环形防沉板基础底部的若干打入桩。
优选地,所述支腿通过伸缩结构配合安装在所述斜向下支撑腿内,所述伸缩结构使得所述支腿能够收缩和伸出所述斜向下支撑腿。
优选地,所述伸缩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斜向下支撑腿内且贯通斜向下支撑腿底端的伸缩腔,设置在所述伸缩腔的内底部的第一弹簧,对称地开设在所述伸缩腔的内壁上的两盲槽,开设在所述盲槽的底壁上的上卡孔和下卡孔,以及对称伸缩设置在所述支腿侧壁上的两伸缩销;所述支腿插置在所述伸缩腔内,两所述伸缩销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盲槽内,并能够自两所述上卡孔或两下卡孔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74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