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dynamo创建涵洞精细化BIM模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8295.4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4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吴继峰;杜战军;李栋;王鑫;李大杰;崔洋;徐有扬;张潮洋;刘亚永;肖亚委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Q50/08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华 |
地址: | 45004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dynamo 创建 涵洞 精细 bim 模型 方法 | ||
1.一种基于dynamo创建涵洞精细化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确定涵洞设计参数和需要定位的模型构件的顶点坐标;
步骤2,以涵身一侧其中一个顶点为基点(0,0,0),通过所述涵洞设计参数和涵洞模型之间的关系,在dynamo中用涵洞设计参数表示模型构件的各个顶点坐标;
步骤3,连接所述基点(0,0,0)与基点对应的涵身另一侧断面相同位置的点P17,形成一条线段L;
步骤4,用步骤2生成的点分别生成涵身基点一侧各构件的断面,并以步骤3线段为扫略路径进行扫掠生成涵身模型;
步骤5,通过步骤2确定的右侧八字墙各构件的顶点,利用点生成面、面与面融合、拉伸命令节点生成右侧八字墙模型;
步骤6,通过步骤2确定的左侧八字墙各构件的顶点,利用点生成面、面与面融合、拉伸命令节点生成左侧八字墙模型;
步骤7,通过重复1-6分别完成盖板涵、拱涵dynamo编程;
步骤8,根据地形与道路断面数据和控制因素确定涵洞的设计数据;
步骤9,通过在步骤7中完成工具的参数输入界面中,输入涵洞设计数据在BIM软件Revit中生成精细化BIM模型;
步骤10,通过重复步骤7-8完成全线涵洞BIM设计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dynamo创建涵洞精细化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确定所述涵洞设计参数和需要定位的模型构件的顶点坐标步骤为:
S11、确定涵洞设计参数:涵洞长度=HL、涵洞宽度=HB、盖板厚=BH、涵身顶宽=a1、涵洞高=H、涵身坡度=P、涵洞与路线交角=α、涵洞基础厚=JB;八字墙翼墙顶宽=a2、右水流第一扩散角β1、右水流第二扩散角β2、右侧八字墙y方向长=c1、右侧八字墙前高=h1、右侧八字墙基础厚=JCH1、右侧八字墙挡水板高=DSB1、右侧八字墙基础板厚=JCB1、襟边=JB;左水流第一扩散角γ1、左水流第二扩散角γ2、左侧八字墙y方向长=c2、左侧八字墙前高=h2、左侧八字墙基础厚=JCH2、左侧八字墙挡水板高=DSB2、左侧八字墙基础板厚=JCB2;
S12、通过涵洞设计参数和涵洞模型之间的关系,列出需要确定的模型构件的顶点坐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dynamo创建涵洞精细化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以涵身一侧其中一个顶点为基点(0,0,0),通过涵洞设计参数和涵洞模型之间的关系,在dynamo中用涵洞设计参数表示模型构件的顶点坐标的步骤为:
S21、在dynamo中用Code Block代码块分别列出所述涵洞设计参数;
S22、用Point.ByCartesianCoordinates命令节点的X、Y、Z坐标,通过对应数学的关系式分别和涵洞设计参数对应的代码块相连,依次生成需要定位模型构件的顶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dynamo创建涵洞精细化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连接所述基点(0,0,0)与基点对应的涵身另一侧断面相同位置的所述点P17,形成一条线段L步骤为:
S31、将点P17对应的X、Y、Z坐标,通过对应数学的关系式,分别和所述涵洞参数对应的代码块相连,生成点P17,连接基点(0,0,0)与点P17生成线段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dynamo创建涵洞精细化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用步骤2生成的点分别生成涵身基点一侧各构件的断面,并以步骤3线段L为扫略路径进行扫掠生成涵身模型的步骤为:
S41、在dynamo中调取polygon.bypoints命令节点,分别连接侧墙截面四个顶点p13、p14、p15、p16形成左侧涵身侧墙断面,并以同样方式生成涵身基点一侧其他构件的断面;
S42、通过List命令将所有轮廓合成涵身断面的闭合曲线集合;
S43、调用Solid.BySweep命令节点,以整个涵身断面的闭合曲线的集合为闭合曲线,以所述线段L为扫掠路径生成涵身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829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