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温丙烯酰胺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18340.6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1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赵方园;杨捷;伊卓;王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220/56 | 分类号: | C08F220/56;C08F220/58;C08F222/38;C09K8/508;C09K8/512;C09K8/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 丙烯酰胺 共聚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耐高温丙烯酰胺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丙烯酰胺共聚物包括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A、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B和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C;
以所述耐高温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结构单元A的含量为83-94wt%,所述结构单元B的含量为5-12wt%,所述结构单元C的含量为1-5wt%;
式(1),式(2),
式(3),
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H或-CH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丙烯酰胺共聚物,其中,以所述耐高温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结构单元A的含量为86-92wt%,所述结构单元B的含量为6-10wt%,所述结构单元C的含量为2-4wt%。
3.一种制备耐高温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溶液聚合反应条件下,在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的存在下,将单体X、单体Y和交联剂M在水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耐高温丙烯酰胺共聚物;其中,所述单体X具有式(4)所示的结构,所述单体Y具有式(5)所示的结构,所述交联剂M具有式(6)所示的结构;以单体X、单体Y和交联剂M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单体X的用量为83-94wt%,所述单体Y的用量为5-12wt%;所述交联剂M的用量为1-5wt%;
式(4),式(5),
式(6),
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H或-CH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以单体X、单体Y和交联剂M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单体X的用量为86-92wt%,所述单体Y的用量为6-10wt%;所述交联剂M的用量为2-4wt%。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液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所述引发剂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所述链转移剂为四甲基硫脲;反应温度为30-60℃,反应时间为6-8h。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以单体X、单体Y和交联剂M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0.15-0.75wt%;所述链转移剂的用量为0.5-2wt%。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液聚合反应的条件还包括:在乳化剂的存在下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以单体X、单体Y和交联剂M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乳化剂的用量为1-5wt%。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为过硫酸盐氧化剂和亚硫酸盐还原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乳化剂选自司班20、司班40、司班60、司班80、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和吐温80中的至少一种。
11.由权利要求3-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耐高温丙烯酰胺共聚物。
12.权利要求1-2和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耐高温丙烯酰胺共聚物作为堵水材料在油井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834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洗干一体设备
- 下一篇:轮毂总成、驱动桥总成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