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铁行业含铬废水处理及铬泥综合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8734.1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7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垒;舒纯;王丽娜;刘璞;刘尚超;俞琴;付本全;卢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B01D53/18;B01D53/14;C02F101/22;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李丹 |
地址: | 43008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铁行业 废水处理 综合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钢铁行业含铬废水处理及铬泥综合利用方法,将轧钢工序产生的含铬废水中送入废水调节池进行预处理,废水调节池内投加絮凝剂沉淀,沉渣从废水调节池排出送入电絮凝还原池进行还原解毒;废水调节池中的上清液废水进行过滤、除盐处理后,经脱盐后的产水回用到循环水系统代替新水或软水,反渗透浓水送入电絮凝还原池内进行还原解毒;经还原后的废水送入中和池,调节溶液pH至7.5~9,再投加PAM+PAC絮凝剂和助凝剂,对絮凝矾花沉淀的铬泥进行压滤脱水,铬泥送烧结无害化或资源化处置,废水返回废水调节池。有益效果为:实现了铬废水零排放,大大减少钢铁行业铬泥危废处置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环境效益,降低环境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铬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铁行业含铬废水处理及铬泥综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轧钢工序(冷轧、硅钢)的含铬废水主要是来自采用高价含铬化合物(如,铬酸)钝化液钝化钢板表面时喷涂溅出的部分高价铬溶液及冲洗地面产生的废水,废水中所含的水溶性Cr6+毒性很大,为致癌物,常以CrO42-和Cr2O72-的形式存在,处理与处置困难。
目前常规处理技术有物理法(吸附、膜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法(沉淀、还原)、物理化学法(电渗析)和生物法及相关组合工艺等,这些方法都能达到不同程度铬的去除和六价铬解毒方面好的效果,但是都存在后续铬元素的回用利用方面问题,且运行成本较高,在工程化方面不具备优势。
实际工业上最常见的处理工艺是采用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还原法,使Cr(VI)两级还原成Cr(III),然后加碱(氢氧化钠、石灰和絮凝剂等)沉淀,产生含Cr(III)的污泥,出水Cr(VI)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13456-2012)后废水外排,铬泥委托给有资质的危废处理公司处置,一般采用解毒后固化填埋,但在目前土地资源稀缺和填埋场容积有限的情况下,该方法局限性日益突出,这种常规处理方法存在问题有占地面积大、处理费用高、污泥多、六价铬偶尔超标及危废处置和管理等问题,环境风险较大。因此,寻找冷轧、硅钢含铬废水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小,处置成本低、铬泥处置量小,无二次污染且能对有价元素和废水回用的工艺和装置是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铁行业含铬废水零排放和铬泥综合利用方法,通过技术实施提高钢铁行业轧钢工序清洁生产水平,一方面实现了铬废水零排放,另一方面大大减少钢铁行业铬泥危废处置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环境效益,降低环境风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钢铁行业含铬废水处理及铬泥综合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将轧钢工序产生的含铬废水中送入废水调节池进行预处理,废水调节池内投加絮凝剂沉淀,沉渣从废水调节池排出送入电絮凝还原池进行还原解毒;
S200、废水调节池中的上清液废水进行过滤处理后,再除盐,经脱盐后的产水回用到循环水系统代替新水或软水,反渗透浓水送入S100中的电絮凝还原池内进行还原解毒;
S300、电絮凝还原池内经还原后的废水送入中和池,调节溶液pH至7.5~9,再投加PAM+PAC絮凝剂和助凝剂,对絮凝矾花沉淀的铬泥进行压滤脱水,铬泥送烧结无害化或资源化处置,废水返回废水调节池。
进一步,步骤S100中,絮凝剂为PAC和PAM;混凝条件为:搅拌速度50r/min,PAC和PAM的投加量分别为5mg/L~10mg/L和0.5mg/L~1mg/L,水力停留时间为30min~60min;所述PAC的质量百分比为3wt%;所述PAM的质量分数为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87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