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弹性体的超临界流体发泡方法及其产品、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20759.5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0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赵玲;陈弋翀;刘涛;胡冬冬;吴楷文;许志美;奚桢浩;宗原;凌轶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4/02 | 分类号: | B29C44/02;B29C44/34;B29C44/60;C08J9/12;C08L7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刘奉丽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弹性体 临界 流体 发泡 方法 及其 产品 应用 | ||
1.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在模腔中升温至发泡温度;
其中,所述发泡温度为(Tg+180℃)~(Tg+200℃);
(2)向所述模腔中注入超临界流体,并保持超临界状态;
其中,所述超临界流体为超临界N2和超临界CO2的混合气体;所述超临界N2和所述超临界CO2的压力比为(0.3~2.2):1;所述保持超临界状态的时间为5~90min;
(3)对所述模腔进行缓慢卸压;所述缓慢卸压的速率为0.01~1MPa/s;
(4)重复步骤(2)的操作;
(5)对所述模腔进行卸压;所述卸压的速率为100~600MPa/s。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形式为珠粒或片板材;
和/或,所述热塑性弹性体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或尼龙12弹性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板材的长径比为1: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板材的厚度为2~10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为热塑性聚醚型聚氨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醚型聚氨酯的邵氏硬度为60~90A。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醚型聚氨酯的邵氏硬度为80A。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升温的加热速率为5~20℃/min;
和/或,所述发泡温度为(Tg+185℃)~(Tg+19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的加热速率为10±1℃/min。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温度为(Tg+19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超临界N2和所述超临界CO2的压力比为(0.5~2):1;
和/或,所述模腔中,所述超临界流体的压力为5~30MPa。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N2和所述超临界CO2的压力比为(1~2):1。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流体的压力为10~20MPa。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缓慢卸压的速率为0.01~0.5MPa/s。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慢卸压的速率为0.03MPa/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075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