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21174.5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5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晓;吴加铅;黄敏;陈国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3 | 分类号: | G06V40/13;G09G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单元;非显示区包括Q个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驱动芯片;驱动芯片包括第一编码电路,第一编码电路包括M个信号输出端;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一解码电路和M条第一信号线,第一解码电路包括M个信号输入端和N个信号输出端;其中,1≤M<Q≤N,且M、Q、N均为正整数;第一编码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解码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之间通过一条第一信号线电连接;每个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对应接入第一解码电路的一个信号输出端。本发明有利于减少显示面板中的走线,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是与生俱来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如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用户在操作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前,只需要用手指触摸显示装置就可以进行权限验证,简化了权限验证过程,并且,随着指纹识别功能应用场景的逐渐增加,指纹识别区域逐渐由部分区域演变为全屏识别。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全屏指纹识别功能,需要在显示装置中对指纹识别单元进行分区,各个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通过不同的驱动电路驱动,各个驱动电路和驱动芯片之间均设有至少一根信号线,从而使得相应的显示装置很难实现窄边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利于减少显示面板中的走线,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布的指纹识别单元,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Q个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驱动芯片,驱动芯片沿第二方向位于显示区的一侧;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与至少两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指纹识别单元电连接;驱动芯片包括第一编码电路,第一编码电路包括M个信号输出端;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一解码电路和M条第一信号线,第一解码电路包括M个信号输入端和N个信号输出端;其中,1≤M<Q≤N,且M、Q、N均为正整数;第一编码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解码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且第一编码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解码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之间通过一条第一信号线电连接;每个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对应接入第一解码电路的一个信号输出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布的指纹识别单元,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Q个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与至少两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指纹识别单元电连接,通过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给与其电连接的指纹识别单元提供信号。非显示区还包括驱动芯片、第一解码电路和M条第一信号线,驱动芯片沿第二方向位于显示区的一侧,驱动芯片包括第一编码电路,第一编码电路包括M个信号输出端,第一解码电路包括M个信号输入端和N个信号输出端,第一编码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解码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且第一编码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解码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之间通过一条第一信号线电连接,每个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对应接入第一解码电路的一个信号输出端,从而实现驱动芯片给第一栅极驱动电路提供信号。第一编码电路和第一解码电路之间的第一信号线的数量为M,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数量为Q,M<Q,即通过在驱动芯片中设置第一编码电路,再通过设置第一解码电路,实现驱动芯片通过较少数量的第一信号线给较多数量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提供信号,有效减少信号线的数量,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11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隐藏式轨道
- 下一篇:一种大孔容且具有高耐硫性的镍氢化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