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工程用河流沿岸垃圾打捞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21234.3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7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贺建端;洪祖勇;王林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长锦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河流 沿岸 垃圾 打捞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河流沿岸垃圾打捞设备,其包括船体,还包括固定座、翻转架、打捞组件、驱动组件,所述固定座安装于船体前端上部,所述翻转架一端与固定座铰接、另一端与打捞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翻转架转动,所述打捞组件置于船体前侧且浸入水中;所述打捞组件包括开口背向船体且底部镂空的打捞斗、连接于于打捞斗底部的滤网,所述打捞斗与翻转架滑动连接。整个清洁过程,工作人员主要操作驱动组件开关即可,相对省力且安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河流沿岸垃圾打捞设备。
背景技术
水质安全对生态环境、人身健康具有重大影响,而垃圾则是影响水质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清洁人员站在船只上,利用打捞网捞起河流内的垃圾。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如下缺陷:一方面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存在掉河的风险,尤其是夏天的雨季,河流中的水流速较快。
发明内容
为了节省人力并保证清洁人员的安全,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河流沿岸垃圾打捞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河流沿岸垃圾打捞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工程用河流沿岸垃圾打捞设备,包括船体,还包括固定座、翻转架、打捞组件、驱动组件,所述固定座安装于船体前端上部,所述翻转架一端与固定座铰接、另一端与打捞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翻转架转动,所述打捞组件置于船体前侧且浸入水中;
所述打捞组件包括开口背向船体且底部镂空的打捞斗、连接于于打捞斗底部的滤网,所述打捞斗与翻转架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船体运行过程中,船体前侧的垃圾不断进入打捞斗,打捞斗内的垃圾接近装满时,驱动组件先驱动翻转架往上转动,使得打捞斗抬离至水面,接着打捞斗沿翻转架滑移至船体上侧,最后将打捞斗内的垃圾倒出即可。整个清洁过程,工作人员主要操作驱动组件开关即可,相对省力且安全。
优选的,所述翻转架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第三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与固定座铰接,所述第二架体连接于第一架体和第三架体之间,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夹角、第二架体和第三架体的夹角均为钝角,所述打捞斗滑动连接于第二架体和第三架体上;
所述固定座朝向船体前端的一侧设置有打捞座、另一侧设置有存放座,所述打捞座和存放座均用于抵住第一架体而对翻转架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一、打捞时翻转架与打捞座紧贴,回收垃圾时翻转架与存放座紧贴,翻转架的转动范围受到限制,避免过度转动的麻烦;其二、翻转架呈梯形,使打捞斗打捞时稳定处于第三架体前端;回收垃圾时翻转架转动,打捞斗可自动滑至第二架体朝向第一架体的一端,距离船体近,保证垃圾掉落至船体上。
优选的,所述打捞座抵住第一架体时,第二架体处于水平状态且打捞斗位于第三架体端部;所述存放座抵住第一架体时,第二架体处于竖直状态且打捞斗位于第二架体朝向第一架体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转架转动范围为90度,其转动至竖直状态时,打捞斗沿倾斜的第三架体滑移至第二架体处,再自由下坠至第二架体朝向第一架体的一端,无需人工推动打捞斗滑动,省时省力。垃圾回收完成后,翻转架转回原位,打捞斗处于第二架体上侧,人手略微往前推动打捞斗,打捞斗便能往前滑动,再沿第三架体自由滑落至端部而浸入水中。
优选的,所述打捞斗包括底板、出料框、两个侧板、托板,所述出料框和托板分别连接于底板上下两侧,所述侧板连接于出料框和托板侧边之间;所述底板镂空设计且与滤网连接,所述第一架体与打捞座贴合时出料框位于底板上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捞时垃圾和水进入打捞斗,而水从底板处流出,垃圾置于托板上侧;垃圾回收时底板沿第三架体和第二架体滑动,出料框由底板上侧变为底板下侧,垃圾便从出料框内自动掉落至船体上,实现自动回收,无需人工将垃圾一一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长锦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长锦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12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