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热能中央空调主机及地热能中央空调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1343.5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8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秦丹志;杨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四方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84;F24F11/89;F24F13/3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曾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热能 中央 空调主机 中央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地热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热能中央空调主机,包括:第一换热桶,所述第一换热桶具有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与埋设在地下的地热换能单元相互连通且构成一地热循环回路;第二换热桶,所述第二换热桶具有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二换热腔与空调内机单元相互连通且构成一空调循环回路;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出液口和进液口通过控制阀分别与一管路的两端连接,并构成一制冷与制热循环回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地热能中央空调系统。本发明避免了制冷与制热循环回路的制冷剂参与到空调内机单元或地热换能单元中,大大减少了含氟制冷剂的使用量,更加环保,而且具有抗腐蚀、不结垢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热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热能中央空调主机及地热能中央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地热能中央空调主机作为地热能中央空调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其起着制冷与制热的调节作用,利用与地热能的热交换和空调内机单元的热交换实现制冷和制热。
但是现有的地热空调主机的压缩机连接的管路接入到了空调内机单元或地热换能管路中,使得压缩机工作的制冷剂需要进入地热换能管路或空调内机单元的换热管路中参与换热,因此其制冷剂的使用量很大,由于其含有氟也使得对环境的影响也相应增加。
而且,目前进行热量交换的交换桶在抗腐蚀性和抗结垢方面较差,成本高,不易加工,并且其换热率低,不能充分的利用所采集的地热能,增加了电能消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热能中央空调主机及地热能中央空调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地热能中央空调主机,包括:
第一换热桶,所述第一换热桶具有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与埋设在地下的地热换能单元相互连通且构成一地热循环回路;
第二换热桶,所述第二换热桶具有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二换热腔与空调内机单元相互连通且构成一空调循环回路;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出液口和进液口通过控制阀分别与一管路的两端连接,并构成一制冷与制热循环回路;所述制冷与制热循环回路具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换热桶和第二换热桶内的换热部;所述制冷与制热循环回路通过控制阀调节制冷与制热工况的转换。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管路的一端与控制阀的第一通道连接,所述管路的另一端与控制阀的第三通道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进液口与控制阀的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液口与控制阀的第四通道连通;
在制冷工况时,所述控制阀的第一通道与第四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连通;在制热工况时,所述控制阀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与第四通道连通。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阀为四通电磁阀,所述四通电磁阀具有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部包括具有换热结构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与所述制冷与制热循环回路连通。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地热换能单元连接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密封连接有端盖,其中一个端盖设有供换热管两端穿过的连接孔;所述端盖外壁对应连接孔密封连接有内丝接头,所述内丝接头内密封连接有外丝接头,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穿过该外丝接头且与所述制冷与制热循环回路连通;所述换热管与外丝接头密封连接。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丝接头远离内丝接头的一端焊接有加长管,所述加长管远离内丝接头的一端与同时穿过加长管的换热管焊接密封。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桶和第二换热桶均采用PPR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四方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四方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13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