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菊花的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2471.1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3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任丽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丽杰 |
主分类号: | A01G2/10 | 分类号: | A01G2/10;A01G22/60;A01B79/02;A01G7/06 |
代理公司: | 沈阳天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51 | 代理人: | 陈贞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 菊花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食用菊花培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食用菊花的培育方法,包括,步骤S1、扦插育苗;步骤S2、苗床准备;步骤S3、移栽定植;步骤S4、成活统计;步骤S5、科学施肥以及虫害治理;步骤S6、采摘以及数据总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现有的食用菊花培育方法进行研究改进,通过扦插方式培育植株,科学的把控移栽、采摘等工作的时机,科学进行肥料的喷施,并且科学的进行施水,避免水资源浪费,减少滥用肥料对环境的影响,科学进行虫害治理,减少农药残留,促使提升食用菊花产量,同时提升食用菊花的口感品质,提升营养价值,整体促进食用菊花培育工作更好的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菊花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食用菊花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食用菊花技术发展较早,用菊花制作糕点茶点自古相传,可谓“菊花如有土,过时有余香”,如今食用菊花因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物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主要采用的栽培技术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方面往往不够合理,对产量的追求高于质量的控制,不仅给食用菊花的带来口感以及质量安全隐患,而且容易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缺少科学合理的菊花培育方法,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食用菊花的培育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农药使用不合理,栽培步骤不科学以及菊花口感差、质量差以及污染环境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食用菊花的培育方法,包括,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扦插育苗;步骤S2、苗床准备;步骤S3、移栽定植;步骤S4、成活统计;步骤S5、科学施肥以及虫害治理;步骤S6、采摘以及数据总结;
步骤S1:选择口感较好的的食用菊花品种进行扦插,挑选健壮且具有顶芽的枝条,截取长度不低于20cm,进行扦插育苗,扦插深度控制在5cm内,扦插间距保持在10cm左右,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不能让土壤表层出现干土;
步骤S2:苗床准备工作中,需要选择肥沃、灌溉方便的土地作为栽种地块,深翻土地30cm,进行旋耕两遍到三遍,加有机生物肥,打喷施具有水果及药食同源蔬菜做成的环保酵素产生生物菌丝;
步骤S3:扦插苗长3-4片新生叶后,并且注意至少两片已经完全展开时,进行移栽定植工作,将扦插苗挖出,移植至苗床;
步骤S4:进行相应的浇水工作,一周内需要对食用菊花植株成长情况进行观察,对具有明显枯萎迹象的植株进行拔出补植,对枯萎植株进行统计并记录,最后进行移栽定植成活百分比计算并记录;
步骤S5:移栽的食用菊花成活以后,每个隔十天喷施一次具有水果及药食同源蔬菜成份的环保酵素,并进行观察,在食用菊花植株叶片生长到6-8片时停止环保酵素喷施,进行喷施富硒肥,时间控制在每隔十天喷施一次,共计喷施3次,观察发现食用菊花植株出现虫害迹象时,采用的杀虫剂为0.5kg石硫合剂兑水100kg进行喷施,用1:100波尔多液或有效成分质量含量为70%的代森锰锌800~1000倍叶喷雾,防治叶枯病;用有效成分质量含量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防治蚜虫;
步骤S6:食用菊花在进入每年的11月份为采摘期,通过大棚繁育的食用菊花采摘期相对较早,食用菊花盛开期间每隔3-5天采摘一次,记录采摘产量,归纳影响植株成长以及产量的因素。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扦插工作可在3-5月的大棚中进行,也可以在6-7月份采用露天黑网遮盖的方式进行,扦插工作中工作人员需佩戴专用手套,并且要避免触碰顶芽,扦插后采用均匀喷水的方式进行施水。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注意观察成长状况,发育缓慢时可进行1:1000倍的水果及药食同源蔬菜成分制成的环保酵素。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可选择性添加砻糠灰、堆肥土以及锯木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丽杰,未经任丽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24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