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22616.8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2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依农;段庆华;马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M129/78 | 分类号: | C10M129/78;C10M169/04;C07C67/26;C07C67/29;C07C69/84;C07C69/732;C07C69/78;C07C69/67;C10N40/25;C10N30/04;C10N30/10;C10N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油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润滑油组合物,包括:清净剂、抗氧剂、分散剂、增黏剂、降凝剂和主要量的润滑基础油;所述的润滑基础油为API I、II、III、IV、V类润滑基础油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至少包括一种API V类润滑基础油,所述的API V类润滑基础油包括酯类化合物,所述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其中各基团和符号的定义见说明书。本发明的润滑油组合物具有优异的高温清净性、氧化安定性、抗磨减摩性、生物降解性,同时能够解决汽油机油的低速早燃问题,适用于高档汽油机的润滑,特别适用于具有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润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汽油机油的润滑油组合物。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其中以汽油机为发动机的轿车数量大约在40%以上。这些汽车大多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造成城市交通的急剧拥堵、尾气排放量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与柴油机车不同,汽油机车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较低,在城市中长期处于开开停停的状态,容易产生大量的低温油泥,从而使得发动机油的黏度增加,油路堵塞,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汽油机油要求具有更好的低温油泥分散性,另外,随着尾气排放要求的不断升级,要求发动机油磷含量不断降低,目前有许多研究报道。
CN 1282784A介绍了一种汽油机油组合物,该组合物中包括硫磷化聚异丁烯钡盐金属清净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抗氧剂、降凝剂、矿物基础油。以3.8%总加剂量所调制的润滑油组合物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发动机清净性能和抗氧化、抗腐蚀、抗磨损性能,可适用于单级SC级汽油机油的润滑要求。
CN 101838575A介绍了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可以调制SL/GF-3汽油机油,该润滑油组合物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低温油泥分散性能、活塞清净性能、抗氧抗腐性能及抗磨性能和提高燃料经济性的效果。该发动机油复合添加剂包括至少一种金属清净剂、一种无灰分散剂、一种抗氧抗腐剂、一种摩擦改进剂。
CN 101982534A介绍了一种节能型长寿命汽油机油,其配方组成有:合成基础油、复合抗氧剂、金属清净剂、无灰分散剂、纳米级摩擦改进剂、黏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
CN 1746280A公开了一种低硫、低磷和低灰分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硫含量小于0.3wt%,磷含量小于0.08wt%,灰分小于0.8wt%,配方中使用了含硼的添加剂和总碱值为200~400mgKOH/g的烷基水杨酸盐,其中无灰分散剂中的氮与硼的质量比为3~5:1。该组合物具有降低润滑油黏度和提高活塞清净性的作用。
US 6569818公开了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含有0.01~0.3%的硫,0.01~0.1%的磷,0.1~1%的硫酸盐灰分,0.2~7%的金属盐,其中基础油的硫含量小于0.1%,0.01~0.3%的无灰分散剂(以氮原子含量计),金属清净剂选自碱值为10~350mgKOH/g的非硫化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烷基水杨酸盐,或非硫化的具有曼尼其(Mannich)碱结构的烷基酚衍生物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盐,0.01~0.1%的二烷基二硫代锌,0.01~5%的选自含有胺和酚化合物的抗氧化剂。
另外研究发现,在高档汽油机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涡轮增压直喷技术(TGDI)技术,虽然能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动力性、降低发动机油耗、改进排放,但是TGDI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低速早燃问题,一般发生在燃烧室内排气门或积炭严重处,危害较大,能够造成火花塞电极熔断、活塞环断裂、连杆弯曲,严重时可以导致缸体破裂,损害发动机。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油的基础油类型、抗氧剂及硫酸盐灰分含量对增压直喷发动机低速随机早燃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采用合适的基础油、添加抗氧剂或降低硫酸盐灰分含量均有助于减少低速早燃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26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