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焦吸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3777.9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7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岳;熊敬超;陈昊;夏龙;罗海兵;王建伟;张兵;徐超;刘昌持;樊飞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16 | 分类号: | B65G53/16;B65G53/34;B65G53/52;B65G53/46;B01D50/00;B07B9/00;B07B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勋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吸附 系统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焦吸附系统,涉及烟气治理环保技术领域。旨在改善现有的活性焦吸附系统中落灰无法集中处理的问题。其包括链斗机刮板机、环境除尘器、筛分粉仓以及稀相气力输灰装置;链斗机刮板机具备第一落灰口,环境除尘器具备第二落灰口,筛分粉仓具备第三落灰口;稀相气力输灰装置包括输灰管道以及设置在输灰管道上的输送泵,第一落灰口、第二落灰口以及第三落灰口均与输灰管道连通。采用稀相气力输送,能够实现活性焦吸附塔(包括链斗机刮板机、环境除尘器以及筛分粉仓)落灰中的大颗粒输送问题,采用负压输送,可以实现分散收集,集中输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治理环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活性焦吸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环保形势日益严峻,对于大气治理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湿法脱硫及半干法存在着以下问题:生成的产物为液体或淤渣,较难处理,且液体或淤渣对设备的腐蚀较为严重;而洗涤后的烟气需要进行二次加热,使得能耗大幅增加;此外,加热设备需要建设新的场地,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传统的湿法脱硫还存在运行系统复杂、设备庞大、耗水量大、一次性投资高等问题,一般仅适用于大型电厂。而干法脱硫因其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操作方便、能耗低、生成物便于处置、无污水处理系统等优点逐渐应用于冶金行业烟气治理中;对于工业炉窑烟气,尤其是钢铁行业烧结球团烟气,其成分复杂,污染物组分繁多。
活性焦烟气净化技术具有能够同时脱硫脱硝、实现副产物资源化、吸附剂可循环使用、脱硫脱硝效率高等特点,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应用于钢铁行业烧结球团烟气的污染物治理,能实现脱硫、脱硝、脱重金属、除尘及除去其他微量有害烟气成分(如HCl、HF、SO3等)的功能,同时可回收国内紧缺的硫资源(高浓度SO2可制备浓硫酸等)。
活性焦在系统内循环利用的过程中,由于物理碰撞及化学反应,会产生小颗粒及焦粉,这些小颗粒及焦粉通过链斗输送机的刮板机、振动筛和环境除尘系统排出活性焦吸附系统,由于外排的落灰点分散且灰量大,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活性焦吸附系统,其能够改善现有的活性焦吸附系统中落灰无法集中处理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焦吸附系统,其包括链斗机刮板机、环境除尘器、筛分粉仓以及稀相气力输灰装置;链斗机刮板机具备第一落灰口,环境除尘器具备第二落灰口,筛分粉仓具备第三落灰口;稀相气力输灰装置包括输灰管道以及设置在输灰管道上的输送泵,第一落灰口、第二落灰口以及第三落灰口均与输灰管道连通。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焦吸附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输灰管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第一落灰口、第二落灰口以及第三落灰口均与第一管道连通;
活性焦吸附系统还包括组合式除尘器,组合式除尘器设置在第一管道的末端,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均与组合式除尘器连接,输送泵设置在第二管道的末端,组合式除尘器用于将输入第一管道的空气以及活性焦进行分离,使空气从第二管道排出,活性焦从第三管道排出。
可选地:组合式除尘器包括旋风分离器和布袋除尘器,旋风分离器以及布袋除尘器共同与第一管道的末端连通,第二管道与旋风分离器连通,第三管道与布袋除尘器连通;
旋风分离器用于将输入第一管道的空气以及活性焦进行分离,布袋除尘器用于过滤向第二管道排出的空气。
可选地:布袋除尘器设置在旋风分离器的上方。
可选地:活性焦吸附系统还包括水冷器,水冷器设置在第二管道上,且位于组合式除尘器以及输送泵之间。
可选地:输灰管道还包括第四管道以及第五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37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底煤矿井发生水灾时的救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指纹识别刀具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