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氮气还原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4724.9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1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赵磊;魏琴;任祥;周金芝;王欢;马洪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78 | 分类号: | B01J23/78;B01J37/34;C25B11/06;C25B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赵凤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层状 双金属 氢氧化物 催化剂 制备 及其 电催化 氮气 还原 应用 | ||
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工业合成氨方案是德国化学家Haber和Bosch在20世纪初开发的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然而,Haber‑Bosch工艺存在条件苛刻、对设备要求高、能耗高、转化率低等问题,越来越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Haber‑Bosch法,电化学合成氨近年来已被证实是可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的潜在的合成氨替代技术。鉴于此,在大量实验测试的基础上,本发明研究了一种锂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氮气还原应用,并表现出较高的氨产量及法拉第效率。该发明将会为常温常压下电化学合成氨研究进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氮气还原应用研究。
背景技术
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是制造硝酸、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许多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合成氨工业是当前化工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哈伯-博施(Haber–Bosch)法不仅能耗严重,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哈伯-博施法工业合成氨后的今天,寻找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人工合成氨战略,实现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将氮气还原成氨气是目前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以太阳能/风能等可持续能源产生的电能作为能量来源,以水和氮气(甚至空气)作为反应原料,通过电催化氮还原反应合成氨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合成氨路线。然而,电化学合成氨技术仍面临重大挑战,一方面较低的氮气溶解度严重限制了其传质过程,另一方面强烈的析氢竞争反应使其选择性和活性非常低。因此,为实现反应选择性和活性的大幅提升,合理设计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尤为关键。
二维层状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电子特性可作为很好的电极材料,在电催化和储能中应用广泛。其中,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以其典型的层状结构特征,且价格低廉、合成方法简单并易于功能化、组成易于调控、结构可裁剪等优点在电催化及催化材料的制备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已有文献报道,Li+的存在可以通过降低H*吸附自由能来有效抑制氢释放反应,提高N2吸附自由能来促进N2吸附,并通过降低活化能垒来增强电催化N2还原活性反应。此外,在生物固氮的启发下,铁由于其与氮的强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氮分子的吸附和活化。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以及该催化剂在电催化氮气还原成氨中的应用研究,为电催化氮气还原成氨反应的选择性及产率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一种锂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的新型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将所合成的锂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应用于电催化氮气还原研究中。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锂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氮气还原应用,所涉及的锂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制备步骤如下:
(1)锂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是由一步电沉积方案制备而成,具体来说,将锂源试剂、铁源试剂加入到50 ml蒸馏水中,强力搅拌获得均匀溶液,期间保持氮气鼓入防止铁源试剂中的二价铁离子被氧化,从而得到用于制备锂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液;
(2)以上述制备液作为电解液,分别使用铂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以裸碳布作为工作电极,采用恒电位沉积法进行一定时间的电沉积从而制备锂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
2. 该方案的锂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尚属首次合成,运用恒电位沉积法实现了一步合成锂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所合成的催化剂性能优越,且形貌良好,层状结构以及锂铁双金属的存在赋予材料丰富的电子结构,可以大大增强催化剂的氮气还原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47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