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药食同源物质的痛经用软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625930.1 申请日: 2020-07-02
公开(公告)号: CN111713593A 公开(公告)日: 2020-09-29
发明(设计)人: 陆洋;马梓育;郭明雪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23G3/48 分类号: A23G3/48;A23G3/40;A23G3/36;A61K36/9068;A61K9/00;A61K47/44;A61P15/00
代理公司: 杭州聚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9 代理人: 周美锋
地址: 100029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同源 物质 痛经 软糖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适用于食品与药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药食同源物质的痛经用软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软糖包括中药组合物、玫瑰精油和胶类辅料;所述中药组合物至少包括以下组分:姜、大枣和当归;所述胶类辅料包括明胶和卡拉胶;其中,中药组合物还可包括茯苓、肉桂、黄芪或人参茎叶提取物等辅药。本发明提供的软糖,所采用的药物组分均为药食同源物质,安全性高,对于原发性痛经的女性不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且可有效地用于治疗或缓解女性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阳虚内寒型、气虚血弱型等不同证型的原发性痛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与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药食同源物质的痛经用软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中医药理论缓解与治疗原发性痛经。痛经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按照发病原因分类,无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痛经更为常见。原发性痛经会导致女性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精神状态憔悴等。传统中医药理论治疗原发性痛经有丰富的人用经验,其将原发性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阳虚内寒型、气虚血弱型、湿热下注型以及肝肾亏虚型等六种。其中前4种最为常见。

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经典方剂为膈下逐瘀汤,其组成为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膈下逐瘀汤具有活血逐瘀,破症消结之功,主治肝郁气结,瘀血阻滞所致的痛经。症见膈下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久泻不止。临床也常用来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血卟啉病、糖尿病、宫外孕不孕症等属于血瘀气滞的病症。

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经典方剂为少腹逐瘀汤,其组成为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少腹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主治寒凝气滞、疏泄不畅所致的痛经。症见少腹积块作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

治疗阳虚内寒型痛经的经典方剂为温经汤,其组成为吴茱萸、麦冬、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温经汤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效,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的痛经。症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

治疗气虚血弱型痛经的经典方剂为圣愈汤,其组成为生地、熟地、白芍、川芎、人参、当归、黄芪。圣愈汤具有益气养血,调经止痛之功,主治气血两虚所致的痛经。症见诸恶疮出血过多,而心中烦乱,彻夜不眠,小腹隐隐坠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

针对原发性痛经的化药治疗手段通常是口服布洛芬制剂。相比之下,中药手段具有辨证论治以及标本兼治的特点,不仅更为有效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都更低。尽管数千年的人用经验以及循证医学都证明了中药方剂缓解痛经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然而在上述方剂中因含有延胡索、半夏等有毒或刺激性药味以及五灵脂、没药等具有不良气味的药味,使得处方具有潜在的不良反应及依从性较低的风险。因此有必要根据经典名方重新设计优化处方,保证处方无不良反应且气味易于接受,能够广泛用于女性痛经的缓解。

另外,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定,一些中药材为药食同源物质。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物质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均能够防治疾病。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曾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黄帝内经》中也有“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说的就是食疗对于疾病的祛除作用。

药食同源物质的安全性高,同时具有一定的治疗保健作用,且没有不良气味。因此,可基于药食同源物质设计用于缓解痛经的内服产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59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