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ZL-n-91在制备抗骨肉瘤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27545.0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6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赵子建;李芳红;许丽君;周素瑾;赵正刚;张馨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34 | 分类号: | A61K31/34;A61K45/06;A61P19/08;A61P35/00;A61P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红团 |
地址: | 510015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二酯酶 抑制剂 zl 91 制备 骨肉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PDE4抑制剂ZL‑n‑91在制备抗骨肉瘤药物中的应用。选择性PDE4抑制剂ZL‑n‑91对PDE4B和PDE4D的抑制剂强度是其他PDE家族成员的5000倍以上,特异性强且呕吐等副作用小;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显示ZL‑n‑91可以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抗肿瘤药物领域,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了PDE4抑制剂ZL-n-91在制备抗骨肉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骨肉瘤(OS)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原发性骨肿瘤的第一位,好发于0~24岁青少年,次为老年人,其中青少年的发病率及发病年比较稳定,而老年人发病率及发病年龄变异较大。初诊时无转移的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介于40%-75%之间。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骨肉瘤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骨肉瘤术后局部复发率约为10%-20%。一旦肿瘤复发,生存率显著降低。约10%-20%的患者第一次就诊时有远处转移,其中90%是肺转移,大约50%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有肺转移。一旦患者骨肉瘤发展为远处转移,其5年生存率下降到20%-30%。以往多采取截肢的手术方式对骨肉瘤患肢进行根治性切除,然而,截肢手术对于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改善并不明显。自从20世纪70年代新辅助化疗的出现,联合肿瘤广泛性切除术,使得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由20%提高到70%,保肢率从20%提高到80%。然而,肿瘤细胞的转移和复发仍然是骨肉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转移和复发是骨肉瘤治疗的难题。肿瘤复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循环肿瘤细胞(CTC)数量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化疗耐药的CTC,这些CTC可能成为治疗后复发的根源。CTC的肿瘤自播种也被认为是肿瘤转移的原因。
近年来,发展出了一些骨肉瘤的基因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方法,但疗效并不理想,多仅用于化疗无效、复发等晚期骨肉瘤的辅助治疗,例如使用阿帕替尼能够维持转移性骨肉瘤患者平均无进展生存期约6-12个月;在近30年的临床研究统计中发现,尽管使用了增加化疗时间和剂量,应用靶向或免疫治疗等手段,OS患者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约为70%,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故新型抗骨肉瘤药物的研发仍由很大的需求。
磷酸二酯酶(简称PDEs)具有水解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或cGMP的功能,从而影响这些第二信使所介导的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功能。PDEs共分为11个亚型,其中磷酸二酯酶4(PDE4)特异性水解cAMP。PDE4主要分布于各种炎性细胞内,包括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上皮细胞等,参与了促进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平滑肌的增殖、血管扩张以及心肌收缩等相关生理病理过程,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心血管功能、炎症/免疫系统、细胞黏附等都有影响。研究显示,PDE4抑制剂(PDE4i)具有抗炎、抗过敏、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1)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释放,能够抑制IL-4、IL-5基因的表达;2)抑制白细胞的激活(如呼吸爆发),抑制白细胞游走;3)抑制细胞粘附因子(CAM)的表达或上调;4)诱导产生具有抑制活性的细胞子,如IL-6;5)诱导细胞凋亡;6)刺激内源性激素和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虽然已经开发或正在开发的PDE4抑制剂针对的疾病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炎症性肠疾病、关节炎等。但是,很多研究表明PDE4抑制剂对于恶性肿瘤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atriciaGoldhoff给裸鼠异种移植入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后,使用PDE4抑制剂可以延长小鼠生存期。2006年MotoshiNarita发现PDE4i可以抑制人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PetrosX.E.Mouratidis发现在胰腺癌细胞中加入PDE4抑制剂CC-8075和CC-8062后,可以使其细胞增殖降低和细胞凋亡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75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
- 下一篇: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